我记忆中的高考,陪考是怎样的印象?
闺蜜文晓说有重要事情跟我商量。
昨天中午,顶着烈日,文晓赶到我的工作室。一见面就控诉她闺女,高考,竟然不让她去陪考。如果不去,她觉得欠闺女的。搞得她最近也睡不好,特焦虑。
01
中国学生高考,家长陪考的现象,从90年代开始形成,“陪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片现象,陪不陪考众说纷纭。
我参加过两代人的高考陪考亲身经历,体会颇深!
我高考的那一年,陪考的家长比较少。我们班有三个,其中一个就是我妈。
我生活在一个乡村的小镇上,高考在县城考。学校统一安排住宿,我妈知道后,说我从来没有在外面住宿过,硬是不放心,要跟我一同去。
妈妈平常工作忙,很少陪我。我当时一听,心里热乎乎的,高中后我跟她的交流很少。曾一度认为她开始忽略我了,原来妈妈对我的关爱超乎我的想象。那时,忒感动。
高考的第一天,太阳出奇的烈,下午考的是数学。我坐在教室里答题,母亲站在考场外的烈日之下。
考试没多久,我答到一个题目,有点难。脑子里便胡思乱想:妈妈在外面呢,顶着烈日暴晒,这是为了我,为了我!我一定要把这道题做出来,快点、更快点答题,千万不能辜负她。
数学考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因为紧张,再加上思想不断出小差,两者的干扰下,我越急就越答不出题。
那一场考试,我的发挥严重失常。
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下了考场,看到母亲站在校门外,我只想哭。
高考,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到现在,二十年过去了,妈妈打着伞在考场外,烈日下的身影,已深深烙在我的记忆力。
这一段经历,我从未跟妈妈提起过,我怕说出来伤了她。
02
高考是人生第一次独立行走,是考验一个人心灵成长的一个标志。
去年,儿子参加高考,好多朋友问我要不要陪考?
关于要不要陪考的问题,虽然我过去已经有过一段深刻体验,但是,现如今,角色完全反了。我站在当年妈妈的角度,毫不避讳,我承认,跟文晓一样,我心里也忐忑了。
我特意在家长群里问:“孩子高考,你们要不要陪考?”
这个问题一丢出去,那些家长七嘴八舌,谈论到深夜。原来,孩子高考,牵动全家。
有的家长说要去,不然别人家孩子走出考场,有父母接。我家孩子出来没看到父母,怕他失落。
有的家长跟文晓说的一样,如果不去,内心过不去这个坎。
有的家长说没必要去,这是一次让孩子独立成长的最好机会,他们主张历练孩子。娃娃自会长大,总不至于挂在腰带上成长,我们也不可能守护他一辈子。
还有一部分家长直截了当说,我当年参加高考,哪来什么陪考,不也一样考上大学,不去!我想这是典型的虎爸虎妈。
高考前半个月,我跟儿子慎重地聊了陪考的问题。我把那些家长的想法,变个法说成自己的想法,假装跟儿子探讨。他一脸懵,说老妈,一个高考至于把你焦虑成这样吗?你也太小看我的承受力了,我们高三上学期开始,几乎每天在考试,面对考场,你儿子我已经习惯了。
那天,我被他训得一愣一愣。
末了,他得出一个结论:高考,你们比我们还紧张。
儿子高考的那天,太阳也特别大,我把他送到考场后,离开了。
看到那些打着伞,站在考场外的家长,我又想起了妈妈。
03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们都期望把最好的爱给孩子,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这就是爱。
吃饱、穿暖、孩子走到哪里跟到哪里,殊不知,孩子已经渐渐长大,TA对爱的需求也在改变。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有的时候陪伴是束缚,是限制成长。
于丹在写给她女儿的信中说:
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的教育太多了,我们几乎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但我始终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为了让女儿能明白,于丹还在信中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对料事如神的老酋长很不服气,有一天,他捉了一只刚孵出来的小鸟放在身后,问老酋长:“我手里的小鸟是生还是死?”他想,你要说它是活的,我就手指一捻掐死它;你要说是死的,我手心一张就让它飞起来。
结果,那位睿智的老人只是宽容地一笑,他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这是一个好故事,它告诉我们,在所有的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成长是一个内在的系统,成功是一个外在的体系。于丹更希望女儿注重心灵、注重自我、注重人格的培养。
04
有人曾经调查过不同身份的家长,关于对孩子的期望。
他们问身为考生的家长,您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高考中金榜题名。
当问到普通孩子的父母时,答案更多的是对孩子身心的关怀。
的确,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生命旅程,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也是所有孩子一次最公平竞争的机会,一个高考生牵动所有的亲人朋友。
家长给予孩子的期望无可厚非,但是越是重要时刻,越是要理性看待。
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去绑架他们最好的一次成长机会。
有时候,放手,就是最好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