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死亡动力——原创作者明慧

关于死亡动力——原创作者明慧

作者: 郭爱群 | 来源:发表于2019-12-02 10:22 被阅读0次
    本文作者明慧老师——图文来自作者本人

    关于死亡动力(一)

    连续上了八天海灵格学校导师班的两个模块,能量的累积真的非比寻常,带着满满的感恩和信心回来,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些令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教导。

    前面四天的课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几乎不管上台的人问的是关于亲子、伴侣、或是工作,最后都指向家族中的死者,同时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动力,那就是我们愿意为母亲去死。

    所有上台的父亲和母亲们,都非常关心他们的孩子,但是母亲们都有一个秘密的愿望,那就是她们想要去死。这话听起来很突兀,可是在排列当中呈现出来的就是,母亲在看像一位死者,这些个使者可能是流产或是被堕掉的孩子,可能是某位死去的亲人,也有早逝的父亲或是母亲,不一定是母亲自己这边的家族,有时候母亲会看向父亲那边家族中的死者,大多数母亲的代表一上台就看着地下,或是看着丈夫,但是并没有真的看着他,而是穿过他看向另一个人,大多数的母亲表现出缺乏生命力的状态,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也的确是如此,有些人一上台就表情悲伤,看起来就像是有人死了,或是她自己已经准备好要去死了。

    这时候老师要我们走向父亲,父亲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是朝向生的力量,而母亲却是朝向死的动力。不论是排练或是三人一组的练习,呈现出来的都是这样,父亲站在那里沉默地希望孩子活下去,母亲对孩子微笑伸出手,但那会把孩子往下拉。

    这种感觉非常沉重,许多人都觉得坐不住,不停地陷入昏睡,或是想往地下坐。

    而我们就透过排列和练习一遍又一遍走向父亲。

    在这里走向父亲指的是精神上的力量,不论在现实生活中父亲是否已经去世,父亲们在精神上总是希望孩子活下去的,他给予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也将我们介绍给世界,有父亲在,我们就有勇气走向世界,那些在学校里老是被人欺负的孩子,或是已经成年却还无法离开家的孩子们,在精神上都是不被允许走向父亲的。

    所以解决方案是什么呢?那就是对母亲说不,然后转身走向父亲,让父亲紧紧地抱住我们,在父亲的怀里看着母亲,说:我在父亲这里是安全的,我,活下去。

    關於死亡動力(二)

    每個孩子都愛他們的父母,也都準備好了為他們的父母去死,而且首先是他們的媽媽。因此這裡的關鍵句就是「我為你」(I for you),只要我們的腦海中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句子,就有隱藏的死亡動力存在。

    我年輕的時候對父母非常憤怒,所以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為父母去死,但是當我仔細一想,就會發現每當有我敬愛的師長,我的腦子裡就會出現一種幻想,那個幻想是有什麼事情會發生在他們身上,然後我會奮不顧身,去為他們做點什麼,我甚至幻想過他們會死掉,然後我會非常悲傷的出現在他們的葬禮上,這當然是一種孩子式的幻想,我在幻想我能以我的生命去報答他們;這也是一種移情,我將心底最深處對於父母的幻想轉移到別的人身上,因為我拒絕自己的父母,而這些師長在我心底就是父母的替代品,所以,我對於這些師長的幻想也就是我對父母的幻想。

    我們也可以在很多別的地方觀察到這種動力,曾經有一位案主告訴我,她已經成年的女兒不願意做任何事,只是待在家裡,不論她用什麼方法,都沒有辦法說服女兒出門去上學、交友、或是做點別的事,她的女兒咬牙切齒地對她說:「我死也不會離開!」她對我說:「我不明白她為什麼這麼恨我!」是的,表面上看起來女兒非常恨她,而且是個不折不扣的啃老族,但其實女兒是在用生命守護她的母親,她擔心母親沒有她就會去死,所以她其實是死守在家裡,死守著她的母親。這種死亡動力當然是隱蔽的,女兒和母親自己都說不出來,但是當我們在排列當中直接了當地把這句話讓案主說出來,很多人臉上都會一瞬間出現一個神秘的微笑,那個微笑就是「啊,終於說出來了!」

    关于死亡动力(三)

    我们在有很多孩子的家庭当中可以出,父母似乎派给每个孩子不同的角色,有的孩子是老大,他们是父母的左右手,是父母商量的对象;第二个孩子过得特别好,很早就结了婚,也有几个孩子;再下面一个孩子就很失败,只能和父母住在一起,帮父母跑跑腿,就近照顾他们;最小的孩子通常最得父母的宠爱,但是婚姻也不幸福,因为他们的心还是在父母身上,最后还是回到父母那里。就这样,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工作,总有一个孩子终身未婚,在父母晚年和生病的时候是主要照顾者,然后有些孩子就负责延续生命,养自己的孩子,有些孩子的工作是赚钱,有些孩子的工作是讨父母的欢心,有些孩子则背负着父母所有的担忧。这些当然是在无意识和潜意识中进行的,孩子只是感觉到了父母的需要,就去填补那个位置,并没有哪一个孩子比较好或比较差这件事,事情就是这样。

    如果一个家庭当中手足不合,这也是一种死亡动力的表现,那只是一个孩子在对另一个孩子说:我比你更爱我们的父母,我比你更愿意为他们犠牲,甚至去死。曾经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𥚃面对母亲最忠诚的明成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公认的渣男,欺负妹妹,哄骗母亲,最后甚至图谋爸爸的养老金,结果投资被骗,还丢了工作,老婆也和他离婚。但是他一直是理直气壮的,他认为他才是最爱母亲的孩子,因此不论明玉如何优秀,他如何理亏,他还是认为自己是好的,明玉是坏的,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被母亲宠坏了的渣男,但是同时他也准备好为母亲付出生命的代价。事实上,母亲过世之后,他的确在走向死亡,他暴打明玉,差点坐牢,冒险投资,自毁前程,离婚,净身出户,落魄到在一个小房间𥚃吃泡面,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在结束,就像是格哈德老师说的,当你看到一个人的生活越变越少,关系、工作、婚姻、财产都在结束,这个人就是在准备去死,等到所有的事情都结束的时候,这个人就可以去死了。死亡动力无处不在,事情真的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当我们这样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兄弟姐妹之间感情不好也有死亡动力在起作用,明成和明玉都是好孩子,他们只是在家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已。

    関於死亡动力(四)

    活著卻不去工作,在某方面來說也是一種死亡。工作會要求我們付出,有時候需要我們傾注全力、全心投入,也只有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才能通過工作找到我們的使命。工作上的不順利是在提醒我們去看一個家族中被遺忘或是我們不想去看的人,有時候工作上的壓力和無力感是在反映我們對那個看不見的人的感覺,工作也為我們哀悼並提醒我們去完成一個告別。

    在一個案例中,案主和丈夫一起經營歺廳,雖然歺廳運營不錯,可是她並不開心,她想要做些別的。歺廳的代表上場的時候顕得悲傷,並且看著地上,老師立即問案主是否有墮胎的孩子,孩子們的代表被排上去之後,案主才慢慢開始為這些孩子哭泣,她哭得很傷心,但是哭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控訴,像是在說:不!不!這不应該發生!另一種哭泣是比較安靜的,那種哭泣是接受,是把死者放在心中,說:「是的。」然後讓死者歸於平靜。前一種哭泣出現的頻率比後者高得多,這樣的哭泣並不能為逝者帶來平靜,反而對他們是一種打擾。從被墮掉的孩子的代表的表現上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孩子的反應並不一樣,有些會憤怒地甩開母親的手,像是在說:「走開!別碰我!妳已經殺了我了!」而有些孩子卻是平靜的,並不需要什麼。不論如何,這些被犧牲掉了的孩子們並不會詛咒他們的父母,也不想一直被拉扯著,很多時候孩子們可以歸於平靜,反而是父母帶著愧疚,一直不肯停下來。

    在另一個案例中,案主是一個看起來比較中性的女孩,她上去説了一個無關緊要的議題,老師卻立刻說:「妳不被允許只作一個女人,這才是重點。」案主同意,然後開始排列。這個家庭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活下來的只有女孩子,因此案主認同了被犧牲掉了的男性手足,而不能只是單純地作為女人。

    老師在這𥚃特別指出,在中國因為一胎化政策,看向和認同死去的孩子所產生的死亡動力特別明顯,因為這个政策而導致的遺棄、送養和殺嬰,同樣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後果。伯特和索菲都曾經說過,墮胎就是謀殺,就是父母在對孩子說:「你替我。」你死了,我才能活下去。但是,老師們說這些話的用意並不是在控訴,相反地,他們只是在指出事情最核心的本質。有些孩子只能來到世上很短的時間,那是他們的命運,他們是帶著愛為他們的父母死去,他們只希望有人看著他們,親親他們,給他們一個擁抱,那樣就已經足夠。我們也不要去評斷父母,父母們也是在為命運服務。

    命運,抓著我們去服務,而不是為我們服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死亡动力——原创作者明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ex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