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
我以前写文章,大部分是身边的所见所感所思而写,输出量有,质时而好时而差,因为个人视角和眼界的局限,思考不深刻,大多是泛泛之作。
以前的文章,少部分是通过看书、学习课程作为输入,依靠书籍和课程知识基础加以扩展思考,其中会加入新的案例,也会引发对其他问题的探究,思考决定输出,不说文章输出质量多高?但文章不会过于空泛。通过看书和学习课程作为输入渠道经过思考输出的文章,写得让人踏实。当没办法消化书和课程内容,没能力将所看的书、所学课程连成整体,达不到深入思考,一篇硬凑的观点文+案例文应运而生。
还有少部分文章,我会去追热点,找寻热门事件和人物的某一个点去写,写完后发现与其他人写同一个事或人的立意点不谋而合,在这茫茫人海中,没有标新立异的观点,文章也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作业二
听完课程,感受颇多。在输入、思考、输出方面,都值得去优化、迭代。
输入:
1、虽说所见所感即文章,要想写出深度文章,要做到心理有货,货中有理有据。因此,输入的内容要成系统。为此,我需要持续看书,通读一遍某一方面的书,边读边思考,还要写读书笔记。
2、留心身边人与事,他们是不多得的素材,一旦遇到,立马写下事件、做法、观点或语句等。
3、写下灵感一闪的语句或观点。灵感,这件事可遇不可求,有时候灵感带来新的契机。这一方面,以前我是没做好。
思考:我一直以为思考是一个技术活,千人千面,心中也没有对深度思考有标准概念。我对思考的理解是:观察事件、挖掘背后的动机、猜测哪些人通过哪些方式才做成的。无论看书还是身边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顺藤摸瓜找到背后的动力和驱动力,理解了所写事物或人何谈没话可说。
输出:输出的质量和输出后的反馈,我一直没注意。Peter老师今天的课,给了我深刻反思的机会。因为不自信吧,以前的闭门造车偷偷地写。
1、保证质量的前提是高质量的输入和思考,因此我需要持续而系统的输入、深度思考以保证输出质量。
2、同时,学习好写作技巧,为高质量文章输出做基石。
3、完成了的文章,一定要给写得比我的人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用反馈逼着自己改进,反过来提高输入质量、提升思考纬度。在反馈方面不仅仅要别人反馈,自己也要为文章加持,过一段时间再去看文章内容,就会发现可改进的地方有许多,这样来复盘,修改文章,俗话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复盘文章也会带入新的思考和观点,反过来影响输入质量与思考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