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在孩子身上
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时间。
子不教,谁之过?本 期 导 读:
如果我们爱某样东西,
就会乐于花时间去欣赏它,照料它。
譬如,某个小伙子终于拥有了心仪已久的汽车,
那他一定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汽车上面:擦车、洗车、修车、给汽车美容,不停的欣赏它、整理内饰……
你也可以观察,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是如何精心照料自己的花园的,
他会细心的浇水、施肥、修剪、除草、嫁接、移植……
同样,
对子女的爱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照顾他们、陪伴他们。
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
如果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
在孩子明显需要培养自律能力的时候,我们不是挑起担子,而是不耐烦的说道:“我没精力管你们,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到头来,当孩子犯下错误逼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们头上,不是打,就是骂。我们根本不愿去调查问题的本质,也不考虑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适合。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
聪明的父母会如何做呢?他们会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愿意付出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的教育孩子。他们会用恰当的敦促、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责备,来巧妙的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教他们学习自律。
他们会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从孩子吃蛋糕、做功课、撒谎、欺骗、逃避责任等行为中,及时发现问题 。他们也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对孩子的管教上,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紧,什么时候该松,什么时候该表扬,什么时候该批评。他们给孩子讲有意义的故事,用小小的亲吻、拥抱和爱抚,用小小的警告和批评,就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使问题消失于无形。
子不教,谁之过?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 ; 缺乏爱的教育只会导致不幸。
富有爱心的家长,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当孩子面对痛苦折磨时 ,他们会真心实意与孩子一块儿去经历痛苦和折磨,孩子也能领受父母的这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出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 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也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就越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有的父母为掩饰家庭教育上的失败,会不停地告诉孩子说自己是多么爱他们,多么重视他们等等,但真相无法逃过孩子的眼睛。孩子不会被谎言和欺骗长期蒙蔽,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如果父母一再出尔反尔,只会让他们渐失信心。即便他们表面上不会表现出什么,不会牢骚满腹或者大发雷霆,但却会把父母的教导和许诺看得一文不值。更为糟糕的是,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那些沐浴着父母之爱而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他们也许会偶尔赌气、抱怨父母一时的疏忽,然而内心深处却清楚父母深爱着他们。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视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爱,不是感觉。
把真正的爱和爱的感觉混为一谈,只能是自欺欺人。一个整天酗酒,不管妻儿的人,可能会眼含热泪的对酒吧侍者倾诉:“ 我爱我的家人。”对子女置之不理的人,也可能以最具爱心的父母自居。这种虚假姿态其实不难理解:把“爱”挂在口头上或只在脑海中去想象真正的爱,并以此作为爱的证据,这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表现出爱的行动却相当困难。
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爱”与“非爱”的区别,正如善与恶的区别一样,有着客观的标准。
爱是行动,不是空想。
子不教,谁之过?致 家 长 朋 友:
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
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要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
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
不然爱的愿望就会落空。
唯有真正的投入和奉献,
才能实现爱的有效方式。
“心安”与“懒惰”是对立的,
该你去做的,
你不去承担责任,
你不可能“心安”,
只有全力以赴的努力过,
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