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267天
因为昨天跑了个深圳半马,全身都还有点酸痛,所以,今天早上五点半起来煲了粥,又睡了个回笼觉。出门也有点晚,但想到宝安图书馆今天闭馆,也就不赶着出门了。今天也是一个星期的开始,刚好也换个环境,跟上周一样,就跑去大学城图书馆学习去了。
到大学城后,发现微信消息十几条,心想,咋回事?一大早这么多消息,是昨天的步数太多了,很多人点赞?不对啊!点赞也应该昨晚啊!点进去一看,原来是亲爱的发的,一看内容,果然,亲爱的听了最新一期“樊登读书”讲的书《父母的语言》,英文名是“Thirty Million Words: Building a Child's Brain”。
亲爱的看了感触很大,因为书中讲的说出了我们育儿方面的痛点 —— 两岁多点儿的娃了,说话说的不太好,会说的词汇量很少,说的句子也不长。之前就会说常见的一些词:鸭鸭、狗狗、抱抱、关门、去玩……也就最近会说一些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吃,我饿了,我想妈妈,我想见爸爸,狗狗不见了……
国庆的时候,亲爱的带娃去上海她一个同学那里玩,她同学家的女娃就比lemon大两个月,却会说很多话,不会说的基本教啥就能学着说,还会背古诗了,这差距可大了。那时候,我也不在意,觉得男娃,学说话慢很正常,不用着急。关键是平时多点交流,多教读书识图看绘本,多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科学馆等地方接触新鲜事物,培养好奇心,增长见识,自然就会说很多话了。
而对家里的情况,我也只提出了减少看动画片的时间,多点儿专心陪伴娃的时间,大致的方向是对的。但是还是做的不够好,今天亲爱的听完樊登讲的《父母的语言》后,更加引起了重视。书中的一个观念就是,人们往往对看不见的东西重视不起来,而只对看得见的东西比较容易引起重视。
比如:麻醉和消毒这两项医学手段,是哪个先推广出来呢?很显然是麻醉,因为人不麻醉就会很痛苦,病人这痛苦的表情是看得见的。而消毒呢?因为看不见不消毒会有什么很大的问题,觉得没必要,于是当有个医生说手术前后要消毒的时候,其他医生就会觉得多此一举。直到后来,真正的研究发现,很多手术都是因为医生不消毒,导致病毒交叉感人致死,看到这个严重性后,医生才重视消毒,后来,消毒才普及起来了。
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传统的观念都认为,0到3岁的娃,什么都不懂,没必要怎么教育,自己在外面打工,把娃丢给老家老人带就行了。等小孩读幼儿园,再带在身边也不迟。还觉得这几年孩子不在身边自己还轻松,更加能努力工作。
这就是看不见0到3岁的育儿价值,所以有这种想法。其实,中国有句老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更加科学的研究也表明,0到3岁是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这时候的宝宝是充满好奇心的,学东西也是最快的,并且,这时候认识的新鲜事物越多,对外界产生的刺激越多,大脑神经元产生的链接就越多,大脑发育的也就越好。并且,这时候,跟父母更多的语言交流,情感互动,也是培养孩子安全感,情商,社交等的重要时候。
所以,书中的作者就呼吁在三岁以前一定要多跟孩子互动,多交流,多跟孩子表达词汇。在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的行为的时候,不要总是命令的口吻跟他谈话,而是要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亲切交流的方式,问宝宝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是不对的?而很多时候,孩子所谓的“搞破坏”有时候并非人家就是想着“做坏事”,他或许仅仅是想发挥某种创造力。如果,我们总是命令他这也不许那么不许,这样不但损害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还会在情感上觉得跟父母是对立的,会变得越来越叛逆。
反思,我前段时间,就会犯这个错误,给孩子设定一些规则是对的,但是我要求有的时候有点太高了,自己也太谨慎了,总是对娃说“不许,不准”这样的否定的,命令的词汇。其实,回头想想,孩子想爬上高凳子上,危险点,只要自己看着,又有什么关系?孩子拿着笔,桌子、墙、衣服画脏了,洗干净就是了;玩具摔坏了,让他修不也是锻炼他吗?所以,我以后也要注意,一定要传递正能量,不要给娃太多的否定和命令。
最后就是放下手机、关上电视。以前听我小叔就说过:小孩看电视,看动画,挺好的,里面很多知识可以学,都不用自己教。咋一听,感觉挺有道理的。现在回头想想,这是很错误的。电视上的节目再精彩,故事讲的再好,也没父母跟孩子互动好。因为电视上节目本质上就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不会让你大脑思考的,因为它怕一让你思考你就换台了。并且,我发现,我家娃一看电视看的就整个人都呆呆的,看的太专注了,怎么叫都不理你。所以说,电视节目只能作为一个娱乐的补充,如果想依靠电视给孩子教育的功能,还是靠不住的。
而作为父母的,一定要学会放下手机,现在的人手机不离身,回到家也是要拿手机。回头想下,下班回到家,除了吃饭洗澡睡觉,能陪娃的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还拿着手机看,孩子干啥呢?没有互动,又让他自个玩?自己看电视?跟娃说话这么少,能很好的学会说话吗?
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
因此,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多父母的爱,学会说更多的话,有更高的情商,更好的表达能力,多点儿有效的专注的有互动的陪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