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

作者: 桂叶圣 | 来源:发表于2024-01-19 09:54 被阅读0次

    作为高校教材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可以说是我读的最细的一本书了,当得起一个“啃”字。也是我唯一“啃”过的书。

    大三暑假我开始备考,第一关即政治。毛泽东思想,借助《毛泽东选集》完成。邓小平理论,也相对容易理解。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但有哲学内容,还有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最难读。

    当时天气炎热,内心浮躁,第一天硬着头皮读完几页,结果一无所获。内心动摇,是否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后悔没有报一个培训班。第二天,决定不再贪多,每句话搞懂再读下句。课本的句子又长又拗口,读完后面的,忘记前面的了。如果不是为了考试,这样的书,绝对读不下去的。为了搞懂,我用了最原始的办法:划分句子成份。

    学英文的时候,常用此法。甚至在我们还不懂什么是句子成份的时候,老师就开始划出标明。什么Subject(Subj),Object(Obj) …… 还有映像吗?

    初中语文老师教句子成份分析时,这部分的内容,已经不做要求了,意思是可以不教这部分内容。不知道现在,初中这部分知识讲不?语法,日常生活中基本用不上,所以不作考核内容了吧?

    但是语法知识却有是规则性、系统性的知识。全靠外语课来补充,或个人平日感悟,难意全面、透彻地掌握。所以,我支持,学校教语法知识。我感谢我的老师,让我掌握了这个屠龙技,虽少能用得上,但关键时刻却是必杀技。

    借助语法分析,找到句子的主、谓、宾,搞清事实所关;然后再看定、状、补,明白限制所在。这样来分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句子。一天看几页,一个暑假啃完了整本书。刷了几套题目后上考场,最后顺利通过考试。

    经济学的知识,我正规教育中学到的,全来自政治课。但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最大的收获,不是宏观经济学的知识,而是激活了语法分析这个宝器。

    后来读书,无论是技术书籍、科技论文或者文艺理论、小说,虽再没一句一句地分析,但总是潜移默化的在内心中做着。遇到难懂的句子,虽然不用笔勾画了,但会放慢阅读的速度,心里对句子语法来个成份分析,然后往往就明白了,理解了。

    啃书的过程是无聊的,但是啃书的收获却是独特的。也许是所啃的内容,让我们获益,也许是“啃”的动作,让我们收获。谁知道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啃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od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