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读《论语》——(杨伯峻译注)第一季。从2月1号到2月19号,从学而篇到尧曰篇(共二十篇)。 跟着大家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虽然有很多地方没有弄懂,但一路在李老师的鼓励下,还是坚持读了下来。
在和大家的分享交流中,文字的魅力,书香的浸润,朗读的提升,正使粗浅的认知渐渐丰盈。在朗读中自己仿佛穿越千年,进入时空隧道,与千年的思想先哲孔夫子对话,与其门人贤士切磋,甚至有种一天不读《论语》一夜不能入睡的境地。一天中最心静的时刻是静坐桌前,摊开《论语》,先自读自悟,结合译注疏通文意,批注不懂的地方,然后听群里老师的朗读音频。正字音并加深自己的理解。最后录音上传分享至群。
“士不可以不弘毅” ——读《论语》学礼、明德、修身、正己。这是一遍下来自己最大的感受。“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忠信正己。
“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人立足之根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礼数不可覆。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贫与贱,是人之所恶……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再次强调“君子在仁,君子怀德”。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光明磊落的君子之风。“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九思”、孔子“四教”、君子“五行”(恭——庄重 宽——宽厚信——诚实 敏——勤敏 惠——慈惠)为仁……读着读着,仁在其中矣,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古代的“贤”“士”了。
关于一些近义词和成语也有新的知识积累:如未去壳的谷粒叫粟,去了壳叫米。黍和稷近义。但稷为百谷之长故有帝王奉祀为谷神。五谷杂粮也有别名焉。财货的缺少叫贫,生活无着落,前途无出路叫穷。怪不得我们会说“穷其一生”“穷困潦倒”“兀兀穷年”“一贫如洗”在对文字的细嚼慢咽之中,竟如此有意思。
孔子对“过犹不及”都不主张,这是在读《论语》后对该词意的重新认知,还有“尽善尽美”“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可忍孰不可忍”“巧言令色”等诸多词意有了新的理解。但对其精髓还是一知半解。若能听到大师级的讲析,会悟得更深。第一轮素读,有些不求甚解。
尽管如此,但在群里听大家的朗读时仍能感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乐趣。即使人在旅途中,坐在副驾驶,也见缝插针地读上两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种要完成作业的任务感。在窗外飘着雪花的世界里,手捧一本《论语》,静心朗读,远离白日的喧闹,一颗世俗的心也渐渐被古代贤哲的思想所浸染,《论语》就像摆钟一样在轻轻地敲打在自己心灵的深处。
这个寒假,书香浸润, 朗读醉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