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
《工厂女孩》/火车通往的未来,埋葬了无数女孩的青春

《工厂女孩》/火车通往的未来,埋葬了无数女孩的青春

作者: 乐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13:35 被阅读137次

                                ❤

高中时,学校离火车站很近,所以时常会有火车驶过,那种力量和速度,以及它要去的远方,让我满心期待。

那一节一节的车厢可以载着我的梦想,驶向我想去的远方,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象着它带我驶向远方的情景,似乎真如周云蓬在《绿皮火车》中所说的:“火车轮子转动的声音,就像雷鬼乐,让人身心放松,所以火车有可能治愈人的失眠症和抑郁症。”听着轮子转动的声音,想象着它带我驶向远方的情景,所有的压力都不翼而飞了,所有关于考试的焦虑也都被治愈了。

上大学的第一次回家,如愿地坐上了期待已久的火车,激动、兴奋,更多的是好奇!火车中途经过了一些小站,有人下去,有人上来。我坐在座位上,没有过多地注视窗外的美景,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周围的人身上,根据他们的着装、行为、言语来揣测他们背后的故事。

去城里看望儿女的老妇人,去他城求学的青少年,去旅游的小情侣,带着孩子去求医问药的母亲,背着铺盖卷的农民工……

一个多小时的火车,不算太远。“前方到站##,下车的旅客,请提前准备好您的行李物品,准备下车”,我的目的站到了,拖着行李箱,从火车站坐上了去往另一个车站的公交。

                                  ❤

家离学校的路程并不远,可是得不停的倒车,公交、火车、汽车,一路颠簸,每次回到家后就已疲惫不堪。

上大学后,回家的次数不太多,对于火车却从最开始的期待到厌恶,心理体验致使产生了一种本能的生理反应,开始晕火车。

不再去想象火车上的那些故事,大多数情况下是用睡觉来打发时间。

小时候姑姑舅舅们都在江南一带打工,他们每次过年回家都是背着大包小包在火车上度过好几天,最惨的时候是无座。可那时候,不理解他们,很羡慕他们,可以乘坐绿皮火车去外面的世界。

自己每次就坐一个多小时,感觉都很不爽,难以想象他们为了生计,远走他乡是有多么的不易。

                                    ❤

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火车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它可以帮助一些人圆梦,却也可以埋葬一些人的青春。

读《工厂女孩》时,内心不禁地为她们难过。一群和我们大学生年龄相仿的年轻女孩却和我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命运。曾几何时,生存在乡村的她们和我们一样对火车驶向的远方充满了向往、期待,只是我们最终以不同的方式踏上了远去的火车。我们是求学,她们是打工;我们的目的地是学校,她们的目的地是中国经济带珠三角。

她们对于火车充满了期待,因为她们知道火车可以帮她们逃离在家乡的贫瘠生活,可以摆脱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相亲娶妻的生活模式……

于是,她们在十几岁的时候就选择了去东莞打工。

                                  ❤

在东莞,这个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数百万女孩从乡村奔赴这里,固定在流水线旁,日夜重复着机械的劳动。在工厂,女孩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在流水线上,人是固定的螺丝钉,每个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都被清晰而准确地规定好。一个简单的动作,一百次地重复,一万次地重复 ,一万次乘以一万次地重复。一切围绕着机器旋转,人成为无意识的附庸。

街景下的东莞,是被简约化的东莞,真实的东莞,始终裹藏在车间里,隐而未现。

这里的节奏,看起来和日出而作的田间并无差别,但是,时间在这里似乎凝固下来了,人们保持着劳作的姿势,束缚在这个钢与铁的世界。在这里,生活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工资勉强够果腹。

在这里,你会看到小孩们趁着暑假从老家来到父母的工厂时,父母的双手是如何的颤抖着、眼泪是如何打湿了他们汗迹满满的衣衫的,你将看到因为哥哥出国打工也想学英语外出打工却无门可去、心生困窘的兄弟;光着油滑的膀子蜷缩在小小的租室中,承受没有空调的深圳夏天,想念着远方亲人的师傅;厂门外摆着小摊从早到晚不间歇地挣取生存之血的面色焦黄的女人和男人们;半夜在微风中吃着烧烤、吹着啤酒、染着三色头发、嘴里念念不忘爱情的20岁男孩们;超过一定年龄无法进厂打工只能做清洁工的男青年们所谓”老太婆”但实际上只有三十出头的女人们……

                                ❤

“时间就是生命,然而生命高于速度。时代列车的加速度,不应以个体生命为燃料,否则,它就是来往地狱的列车。”

光速般前进的中国经济在珠三角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三十年不到,天地翻覆,广厦千万间。然而,大批的乡下姑娘的青春,也被呼啸而去的时代列车碾压,她们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换取经济收入,在那些老板、大商人眼中她们只不过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过了青春年华,随时可能被炒鱿鱼。

她们有人选择了返回贫瘠却有温度的家乡,有人选择了长留工厂,有人选择了结婚生子,然后再次出来……她们为了生存,不惜美好青春的青春年华。工厂女孩们只不过是时代潮流中那些为了生存而被夹在城乡两地的人群的一个缩影。

                                ❤

2011年,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放弃了在故乡的全部优势:对周边环境的熟识,在那里开拓的一点点文学局面,和亲友、同事、同学所建立的关系网。她将自己推到了一个全新之地,先后在东莞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卧底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她以亲历者的身份呈现出女工群体的日常生活实况,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她们的梦想与奋斗,无奈与抗争,麻木与挣扎,这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工厂女孩》里头说:“皮肤是世界上最娇嫩的物质。当那层薄薄的保护膜被撕裂,红色液体汩汩冒出,人能闻到自己的汁液,原来是股甜腥味。疼痛时,人发出的呻吟声,和祷告时很相似,不同的是,在教堂祈祷时,是很多人一起做,而呻吟,则从一个孤独者的胸腔里迸发而出。”那些工厂女孩们,也曾试着努力摆脱命运,也曾试着呐喊,可所有的声音似乎都变成了孤独者的哀嚎,她们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对她们而言只有生存和生计,而没有生活。

                                  ❤

《工厂女孩》不仅是在记录打工女孩,书写者本人也成为她们中的一分子。

进入另一个环境,要适应这里的生存规则。面对这个崭新的居住地,我既是旁观者,又身处其中,这种既亲切又疏离的观察角度,让作者眼里的东莞总是那样不同凡响,它既不是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大都市,也不是沉溺于乡村酣眠的小城市,更不是有着明确中心区的中等城市,它的形态更复杂多样,生活更斑斓紧凑。它像一块毛茸茸的生活切片,正需要作家用细致的目光,去细细凝视。

“幸福的家庭大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工厂女孩》、《西部招妻》、《最后的耍猴人》,他们都在时代的夹缝中书生,不知道他们在时代长河中会有怎样的命运?

后记:这是我2017年看的几十本书中,最让我内心有所触动的三本,虽说人的命运可以自己主宰,可对于那些人群他们虽有命运的主动权,很多时候面对呼啸而过的时代列车却无能为力。

《工厂女孩》/火车通往的未来,埋葬了无数女孩的青春

相关文章

  • 《工厂女孩》/火车通往的未来,埋葬了无数女孩的青春

    ❤ 高中时,学校离火车站很近,所以时常会有火车驶过,那种力量和速度,以及它要去的...

  • 《工厂女孩》读后感

    这本书是诗人丁燕2011年先后在东莞的三家工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

  • 工厂女孩

    我第一次意识到沿海地区江浙闽粤是很多内陆人向往的“天堂”,是十多岁的时候在杂志上读到一个贵州少女的故事,故事里的主...

  • 工厂女孩

    伊迪·塞奇威克,1943年4月20日-1971年11月16日 片子的主角伊迪那么美,且单纯,她认识了安迪后迅速的走...

  • 《工厂女孩》

    感一:共情 其实我自己曾经是去工厂打过工的,作者写的很多东西还是让我觉得太过文学化,也许是因为我们观察和感受的角度...

  • 等火车的女孩

    1 候车室的长椅上,躺倒着,坐着零星的一些旅人,地上堆积着包裹,都在等候一趟自己目的地的列车。 女孩大概扫了一眼候...

  • 火车上的女孩

    第一次做高铁 内心还很紧张 想起了小说火车上的女孩 婚前跑步自律乐观 婚后内心渴望一个孩子 却无法实现 被这个渴望...

  • 《火车上的女孩》

    结局令我没想到…

  • 火车上的女孩

    今天是假期的最后一天,很舍不得离开家,也不愿意坐漫长的火车,就选了一趟特快,两小时就可以到达南昌。本来还欣喜自己...

  • 火车上的女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厂女孩》/火车通往的未来,埋葬了无数女孩的青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pa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