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投资者》共读,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在这一章节里格雷厄姆挑选了4个公司的案例,来分析他们的运营管理和信息披露中存在明显的风险,但没有被及时发现,最终导致投资人损失惨重。
由于美国的信息披露和公司运营情况跟国内不太一致,需要简单的把这些问题按照国内的情况进行一下翻译。
看了这些案例,我觉得在1970年以前,美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以及会计处理,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披露的信息包括:
1,某家公司连续11年没有交纳所得税,但同时披露了相对较高的每股利润,在此基础上,股价更高。事实上这样的每股利润就很值得怀疑。
2,为了让报表在某一年表现的好看,上市公司会把一些应该处理的费用,找理由推迟到以后年度才披露,或者是为了以后年度的报表好看,把所有可能发生的费用和资产减值准备都提前集中在某一年处理。
3,公司的负债远远大于公司的总资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增加了商誉等大量这样的虚拟资产,让报表看起来好看。
4,上市公司空手套白狼。当它上市以后,用股票代替现金去收购一个接一个的公司,它收购的越多,公司规模越大,股价就被推动上涨,然后银行给它贷更多的钱,它用更多的股票去收购更多的公司。就这样滚雪球滚起来,但是公司负债极大,真实资产很少,很快就破产。
5,被收购公司是收购公司的7倍的价值,是一个典型的蛇吞象的并购案例。这样的并购做了很复杂的金融产品结构,但其实公司的管理层是为了利用这个并购案来节省所得税。
6,上市公司用各种的理由,把巨额的费用打包成名目众多的资产挂在账上,一直到纸包不住火的那一天。
总之这些公司的案例再一次论证了格雷厄姆在之前提到的,我们去分析一家上市公司,不要被它看起来规模很大,业绩很好,这样的一些外表状态所迷惑。要仔细的考察每一个数字背后的经济意义,尤其对一些看起来含糊不清的资产负债以及一些会计政策的调整,要格外的小心,里面可能就有很大的陷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