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奇怪,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居然对才子佳人的故事一点都不感兴趣。
很多年前给杂志写稿,别人写才女写名妓,我偏偏要写将军,写皇后王妃。可能觉得前者太小情趣,整天情呀爱呀,腻得慌,而后者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容易有家国情怀。
一本《薛涛传》我买了很久,落灰了都没看,昨天心血来潮,终于抽空看完,发现薛涛跟一般的名妓还是不太一样。
她其实有很多身份,只不过,世人只记住了名妓这一个标签。没办法,这个标签太香艳,更适合传播。
所有的名妓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不然也不会去做妓。
薛涛1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病重,虽然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但根基不在了,亲事也变得艰难。任何时候,男人娶妻,总希望娶到家世好能帮到自己的。
有媒人来说亲,让她去做妾。这似乎是她当时唯一的出路,但她不甘心,也不愿意做妾,就想到走另一条路——做歌伎。
这里说明一下,歌伎是可以只卖艺不卖身的,要的是有才有貌,能够做酒令。这几样薛涛都不缺,也正是因为有才,她才敢走这条险路。
年轻,貌美,又加上才华出众,薛涛很快便声名鹊起,身边宾客如云。
这个行业本身是暧昧的,刚开始只是陪酒,可总有无数人想把这个范围扩大一点,想洁身自好并不容易。
后来,母亲病逝,节度使韦皋邀请薛涛入幕府,但是女人不能做幕僚,所以她的身份只能是官妓,名为官妓,实为幕僚。
但是这个度,真的很难把握,到底是官妓还是幕僚,不过是一念间。这条路明显更凶险。
做歌妓时,还算良家女子,在唐朝,官妓是比良家女子地位低很多的,一般是罪臣之女才会做官妓。
但是薛涛答应了。
应该有两个因素,一是歌伎不能一直做呀,而且她也见识了这个行业的无奈,年龄再大一点,估计只能做妓。可是入了幕府,哪怕身份是官妓,也还有一半身份是幕僚,说不定可以搏一条出路。
二是韦皋这个人能文能武,既是名臣,也是诗人,还是将军。这样的人,薛涛敬佩甚至爱慕都是有可能的,毕竟她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很容易因仰慕而爱。有了爱,就容易不顾一切。
这个决定,确实让薛涛一飞冲天,却也成为她一生的污点。
2
她是专心做幕僚的,用才华示人,而不是以色示人。
所以慢慢成为幕府的红人,有人想找韦皋办事,会贿赂薛涛,因为据说韦皋对薛涛言听计从。
那两年,薛涛过得风光无限,因此也有些得意忘形,完全不知官场险恶。
收受贿赂的事被韦皋知道,薛涛被流放。
她的官方身份是官妓,所以流放后,就真的只是官妓。好在韦皋暗中关照,日子不至于太难堪。
对薛涛来说,这是人生的至暗时刻,也是在这个时候,她想明白了官场的很多事,于是写信给韦皋认错,语气恳切到卑微。
这封信,让她重回幕府,也让她从一个只会风花雪月的女孩,变成一个能适应官场的圆滑之人。
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韦皋一如既往重用她,并提议让她做校书郎,这个职位只有通过科考提拔上来的人才能做,而且都是男人做。提议自然遭到其他人的反对,但这却成为一个美谈,等于官方盖章承认薛涛的才华。
苦尽甘来没多久,韦皋病逝,副将刘辟造反。
面对屠刀,幕僚们纷纷倒戈,成为刘辟一党。薛涛却拒绝,在大是大非面前,她不愿意圆滑。
结果是重新做了官妓,而且这次没有韦皋关照,日子要难过很多。
直到朝廷平叛,刘辟被杀,薛涛才重获自由。而她当初的选择,也成为自己的救命符。刘辟的幕僚们要么被杀要么流放,她却安然无恙,并重新受到重用。
新来的节度使让她做了女校书,并且帮她脱了乐籍,成为自由的良家女子。
从良家女子到官妓,现在又重新做回良家女子。回头看,韦皋的提议真是烂透了,哪有因为欣赏而让人做官妓的,可见这欣赏里,有一大半的私心。
不得不说,有时候,开头就注定了结局,以歌伎的身份认识韦皋,又怎么能指望他发自内心地欣赏?
几番沉浮,薛涛已经不年轻了,好在,这些年她早已脱胎换骨,有了更广的人脉,也有了更好的手段和见识。
恢复自由后,她开了造纸坊,跟一般的纸坊不同,她得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她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这个小彩笺太唯美浪漫,人们争相购买,一时之间,洛阳纸贵。人们把这个小彩笺称为薛涛笺。
她成了一个生意人,实现了经济自由。
同时,她还是女校书,交往的不是文人墨客就是达官贵人。
3
和元稹就是在这个时候相识的。
对,就是那个写《莺莺传》的元稹,据说写得是他自己的故事,考赶途中,爱上了莺莺,考上了却不管人家死活,重新娶了高门显贵的妻子韦丛。
可怕的是,在文人墨客的圈子里,这居然是一桩美谈,说明这个男人有出息,不为女人羁绊。
后来元稹入了官场,这倒成为瑕疵,让他在官场不那么舒服。
果然报应不爽,做过的每一件事都会被记一笔,只看在哪里受惩罚而已。
元稹和薛涛交往时,夫人韦丛正生病呢,不见他有多伤心,倒是夫人死后,他写了一首又一首悼亡诗,一副情深意重的样子。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怎么看元稹都不顺眼,但是在那个时代,男人本来就可以三妻四妾,连始乱终弃都能成为美谈,所以他的这些事情,根本就不值一提。
再加上,元稹确实才华横溢,所以薛涛爱上他并不奇怪。
才子才女在一起总能心灵相通,而薛涛不仅仅是才女,她还对官场了如指掌,在官场有不错的人脉,这些,都可以帮助元稹。
大概,元稹也许诺过薛涛,要和她永远在一起,要娶她为妻。所以韦丛死后,薛涛就动了嫁给元稹的心思。要嫁人就只做正室,她不会做小妾,13岁那年不会,现在更不会。
可是元稹却悄悄买了个妾,关起门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还很快有了儿子。
正室夫人的位置是空着的,所以薛涛还有机会。
正是这一点机会,让她不顾一切地去找元稹,山不过来,我自己过去总行吧?
元稹来者不拒,毕竟薛涛有美貌有才情,还能在仕途上帮助他。两个人过起了像情侣一样的日子。
也正是因为自己能帮到他,所以薛涛才有自信,觉得元稹一定会娶她。
可惜,尽管有薛涛的帮助,元稹的仕途并不顺,一贬再贬,沉沉浮浮。后来新皇登基,欣赏他的诗词,他一飞冲天,成为宰相。
一切都那么好,是不是该娶妻了?
元稹确实娶妻了,不过娶的不是薛涛,而是刺史的女儿裴淑。
果然任何时候他的审美都没变,要娶,就娶官家女儿,不仅身家清白,还对自己仕途有利。
薛涛虽然也对自己仕途有利,但身家不够清白,可能至始至终,他都没想过娶她。哄骗人的把戏,元稹反正做过很多次了,当初也是这么哄骗莺莺的。
整整四年时间,薛涛没有再和元稹有任何往来。
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总能随着元稹的仕途而变化。春风得意时,就没有薛涛什么事儿了,被贬时,又想起薛涛的好了。
四年后,两个人恢复交往,薛涛又有了嫁给元稹的想法,不能做正妻,做平妻也可以。那时平妻相当于正妻,地位稍微低一点点。
就算低到尘埃里,元稹也依然不领情,他看上了才女兼歌女刘采春,哪怕别人已经有丈夫,还是厮混在一起多年,完全忘记了薛涛的存在。
薛涛对他彻底死心。
这段感情,前前后后持续了十八年,薛涛盼望成为元稹的妻子盼了十八年,结果只是眼睁睁看着他纳妾娶妻养歌女。
他的人生规划里,根本就没有她的位置。
真的,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心存幻想,如果他不肯第一时间娶你,以后,也不会娶你了。
4
用十八年看清一个人,代价太大。好在这十八年,薛涛有才名有地位又有钱,身边才俊无数,日子过得很舒服,不像王宝钏那样苦情。
王宝钏太苦了,几乎耗尽一生,所以得知薛平贵娶了公主时,很快病死,后人提起她也唏嘘不已。
薛涛除了感情上苦,生活并不苦,所以十八年以后,知道爱情无望,她也没有多么悲伤,没有做多么过激的事,而是坦然接受一切。
此后唐朝被外族入侵,民不聊生,薛涛去见了新任节度使,帮忙出谋划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让很多人免于被苦役。
关键时刻,她从来不儿女情长,反而果断坚毅。
831年,元稹去世。
832年,薛涛去世。
前后只差一年,而他们的年龄相差11岁,薛涛比元稹大11岁。对,她谈了一场姐弟恋。
可见,她内心很强大,从来不屑世俗流言。这大概也是她当初选择做歌伎,又选择当官妓的原因。
在最有可能不见天日的路上,她走出了自己的康庄大道。人品如何先不说,仅是这份韧性,已经让很多人望尘莫及了。
她死后,宰相段文昌为她撰写墓志铭,写的是“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洪度是她的字。
在宰相眼里,她是女校书。
而元稹曾经这样写她:锦江滑腻峨嵋秀,生出文君与薛涛。
在他眼里,她只是为爱情私奔的卓文君。
难怪不娶她呢,大概觉得她只配和他私奔,而不配明媒正娶吧。
后人对薛涛的评价也各有不同,有人说她是才女,有人说她是妓女。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心里怎么评价。
这就是真实的人生,有不堪有污点,有得意有成功,有看走眼时也有眼光独到时,而最终决定你过得好不好的,还是自己怎么看自己。
你觉得自己地位低下不配得到,便处处卑微,即使得到也过得不畅快。你觉得自己值得,哪怕得不到,也不会多难过。
除了爱情,薛涛什么都得到了。这就够了,爱情本来就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指望它雪中送炭,最后都会冻死。
点个在看,愿我们想要的一切,都能得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汤小小
汤小小说:我整理了《1000份爆款文章标题》《200份投稿资源》
简信:“标题”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