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他能力那么差,凭什么抢走我的位子?

他能力那么差,凭什么抢走我的位子?

作者: wuli夏凡 | 来源:发表于2021-04-13 21:05 被阅读0次

    在职场上,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同事,明明很普通,能力和外表都不出众,要口才没口才,要技能没技能,却偏偏被老板看中,屡次晋升。

    为什么他那么普通,却那么成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讲“天才”的电影,或许大家能有所启发。

    《爆裂鼓手》的主人公内曼,是你,是我,是一切可能成功的普通人。

    他平平无奇,在人群里并不出色,转眼就能够被众人淡忘,但后来每到关键时刻,他总能够一鸣惊人,抓住机会,成就自己。

    为什么那些平凡的人能够走向人生巅峰?而很多自视天赋甚高的人却逐渐消失在茫茫人海,成为无人问津的素人?

    其实,真正的天才不多,大部分是地才不断的自我较劲。

    我们只看到了成功之际的光环,而选择忽略无数日夜的血汗。

    连刷两遍《爆裂鼓手》,这部科比曾经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它讲了一个有音乐梦想的年轻鼓手被学校的“魔鬼导师”选中进入学校顶尖乐队,受尽屈辱和折磨,最终“凤凰涅槃”的故事。

    它绝非一部普通意义上的励志电影,作为一部非典型的教育片,它实际上饱受争议,而导演本身也承认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之一就是引发人们的辩论和思考,“是应该为安德烈付出巨大代价的成功感到高兴,还是应该惋惜他所失去的那些东西”。

    尽管这部电影争议甚多,但它仍旧为我们展现了“天才”或“超人”的诞生之路,一条悲伤、血腥的,最终浴火重生的艰辛之路。

    一、不疯魔不成活

    “不疯魔,不成活”这句话出自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是说唯有达到痴迷的境界,才能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无需多言,《爆裂鼓手》的主人公安德鲁·内曼,这位19岁的大一新生,正是在向我们演绎如何通过“疯魔”走向“成活”。

    恰如他在饭桌上和众人争论人生之路时说:“我宁愿(像查理·帕克一样)酗酒吸毒,34岁就家破人亡,成为人们晚餐桌上的话题,也不愿腰缠万贯,满面红光地活到90岁,但是没人记得我。”

    内曼对理想有着异乎寻常的偏执,他始终在突破和创造全新的自我。尽管在班级乐团里并不出色,不是非核心鼓手,只能给别人翻谱子,还被同学嘲笑鼓打得太烂,但他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练鼓、听磁带。

    也正是他的努力被导师弗莱彻看到,教给他如何练习双倍摇摆,并最终有机会进入全国顶尖的“音乐室”乐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用在内曼身上再合适不过。某次乐队的核心鼓手将谱子弄丢了,并且鼓手没有记住谱子,无法完成演奏,而内曼则自告奋勇,让导师知道自己把谱子记得滚瓜烂熟。而也是这一次,让内曼第一次成了乐队的核心鼓手。

    成为乐队成员后,内曼始终保持信念,他想要做到顶尖,想要稳坐核心鼓手的位置。

    当受到导师的辱骂、暴打后,他并未退缩,而是愈发执迷和偏执,逐步向理想靠近…

    他的练习更加拼命,经常练到手部撕裂,鼓面沾满鲜血。手上的创可贴被一次次地撕开,换掉,他所承受的强烈的身体痛感可想而知,后来他干脆不用创可贴,把布满伤痕的手放在冰水里止痛,看血液一点点在水中散布开来……

    也恰恰是这样违背人性的变态般的磨练,让内曼一次次突破极限,最终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在影片结尾演绎出一段真正让魔鬼导师惊叹的作品。

    二、信念感

    信念是茫茫人生之海的航灯,是暗黑时刻的明亮篝火,有信念感的人往往能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重燃对理想的欲望。

    内曼对理想有一种异乎常人的偏执,恰与恶魔导师弗莱彻追求极致的偏执相合,两个偏执狂彼此碰撞,彼此成就。

    尽管相较于生活中的普通磨难来说,导师弗莱彻的教育方式过于暴力和极端,甚至伴随着人性的扭曲,但是毫无疑问,要想在弗莱彻的教导下迅速成长,就需要用信念感帮助自己“抵御”这种伤害,始终朝着目标不断奋进。

    近乎“变态”的弗莱彻施加在内曼身上的每一次磨砺都是十分致命的,如果内曼在任何一次磨砺中宣布退出,他就不可能迎来最后的凤凰涅槃。

    第一次是弗莱彻首次加入“音乐室”乐队时,因为节奏不稳被弗莱彻扔椅子,打了4巴掌,被弗莱彻抓住内心弱点侮辱自尊;

    第二次是弗莱彻蓄意招进新队员,意图取代内曼核心鼓手的地位;

    第三次是敦乐比赛时,内曼因为车祸受伤导致发挥失常,弗莱彻不留情面的指责;

    第四次是JVC演出时弗莱彻让内曼准备了错误的曲子,让内曼把演出搞砸。

    若是没有超乎寻常的信念感,内曼随时可能出局,自此一蹶不振,沦为一名普通人;甚至无法承受导师的严苛和“虐待”,患上精神疾病,整个人生面临毁灭。

    但幸好,他的信念感和对理想的偏执一次次地“拯救”了他,让他绝处逢生,逆风翻盘,在卑微的泥土里绽放绚烂之花。

    三、人生的主导者

    在恶魔导师弗莱彻的指导下,内曼正在向理想中的自己靠近,慢慢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乐手。

    但后来他回看自己小时候练习打鼓的视频时,却流下了眼泪。

    童年时的欢笑在这个年轻人脸上慢慢隐去,剩下的只有对技巧的追求和对极致的偏执。这就是终点吗?极致和快乐究竟哪一个最重要?

    影片最后导演的留白其实值得深思,开放式结局让人们自己探索各种可能性。

    导师弗莱彻习惯使用激将法,习惯了暴力和脏话,他击溃人内心的脆弱防线,勾起人的愤怒,这是他激发学生潜能的方法。

    而内曼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他没有朋友,抛弃了初恋,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练鼓,用一种扭曲的方式不断超越自我极限,因为他想成为最优秀的之一。

    最终他获得了导师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得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我们却无法感受到他对艺术的真正热爱,以及对自我的接纳。

    人在一生中要做出无数选择,选择便意味着有得到,有失去。选择没有对错,问题在于你是否能够承担选择的后果。

    恰如叔本华所说,孤独更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经过利弊权衡之后的理性选择。

    或许最终内曼摆脱导师的指挥自己控制乐队节奏的时候,他已经开始逐渐找回自我,而不再把导师的规则视为评价自己的标准。

    这种对内心的突破比任何技巧的突破都更加动人。

    四、人生舛途

    影片根据导演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来,无论这种教育方式遭到何种诟病和谩骂,毫无疑问的是,恰如导演所说,相比较起与生俱来的天才,凤凰涅槃更动人。

    其实可以把片中的恶魔导师视为生活困苦的一种可视化形象。

    在生命中,所有人都会经受和内曼一样的考验,被轻视、被争抢、被打击,而关键在于是否有保持信念、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勇气,是否能够坚持到凤凰涅槃的那一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能力那么差,凭什么抢走我的位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th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