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全球65岁以上老人首次超过5岁以下人口。不难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出生率是不断的下降的。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解释,人口本质上代表着是劳动力的象征,中国在科技、工业水平还落后的时候,就是靠着庞大的人口红利所提供的生产力用人海战术硬生生发展起来的。
而随着工业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普通人力所能提供的生产力被不断的弱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被机器取代(从蒸汽机代替体力到AI代替脑力)。在《人类简史》有这样一幕描述“在未来95%的人是不用工作的,他们被“圈养”着,每天免费提供给视频和娱乐”。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95%的人压根就不会被出生,普通人根本没有生育的权利、能力和意愿。(当然作为人类基因多样性的载体,还是有必要被圈养着的)。
这是因为一个普通人所能提供的劳动力,相对于越来越强大的机器和人工智能,越来越微不足道。“生产”一个有用的人的成本越来越高,把一个人培养成能超过机器越来越难(通俗地讲,从性价比上,投入同样的金钱所生产出来的机器能创造更多的生产力、价值和财富)。
一方面普通人再也没有能力支付这样高昂的成本去生育、培养一个人。并且也没有意愿和动力,假如你是一个挣扎在生活边缘的普通人,手里有100万,你是投资一个每天能给你产生1万元的机器,还是“投资”一个预期30年后每天只能产出一元的人?
我这样把亲情、抚育后代这么有人情味的事情变得这么世俗、用金钱来衡量?那是因为现在的社会还不明显,在几百、几万倍的利益面前,你敢试试人性有多么脆弱?现在很多都市大龄青年不敢结婚生子,是因为没有人性、不懂得亲情吗?
ps.像《北京折叠》里,完全分化成两个完全隔离的互不联系的双层世界,也是一种“不错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