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于2013年并在2016年彻底引爆的知识付费进入了理性发展的新阶段,知识消费者不再“狂热”,内容生产者的预期也开始降低。36氪报道的一位知识付费创业者Steven,在知乎Live上单月最高收益达到2万,如今却不到3000元,这是被援引得最多、也是颇能反映行业现状的案例。
知识付费退烧,但知识仍然“有价”
“未来一定是知识付费的时代,完全免费是不对的,违反了经济学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常识。”李翔的话语言犹在耳,《李翔商业内参》却还是免费了。用户不再愿意为知识买单?这是困扰很多从业者的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是知识消费者不再盲目地相信付费知识产品,很多质量不高、复购率低的产品正在失去用户。特别是希望解决焦虑感的用户发现,知识付费并没有带来太多的价值。
但数据告诉我们,知识仍然是“有价”的,用户仍然愿意为高质量的内容买单。知识“下沉”,去中心化趋势明显
知识付费的火爆衍生了内容创业者、内容平台、技术服务、流量分发、课程推广、支付对接等多个细分产业。以得到、问答为代表的内容平台,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流量平台,以德志掌上学校为代表的技术平台,分别找到了不同的定位,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罗振宇和喜马拉雅分道扬镳、罗永浩和Papi酱分别停更了得到和分答上的付费内容,一系列事件表明,中心化平台对内容创业者的吸引力开始减弱。
行业专家分析认为,“中心化”的平台比较注重聚焦,而所谓的聚焦会限制变现手段和效率。“中心化”的平台还会造成流量运转阻塞,内容创作者会过度依赖平台,想要获取更多流量会增加成本。这样不仅限制内容创作者价值发挥,还会造成内容创作者的价值流失,“中心化”的平台对于平台本身来说,在营销方面也会有很多限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