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李庆拉我去参加一个东方书院的月度学习活动,他说有关于我感兴趣的阳明学的知识,于是我进群报名了。
首先由主持人介绍东方书院的情况,然后由一个同修介绍了王阳明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我很不以为然,我确实读过一些关于阳明先生的书,也读过几种不同的传记,所以,对她的介绍,我觉得不够生动,也算不上精彩。
然后是朱军同修的分享,我们全体轻声起立,一起朗读《书正宪扇》: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为臣而傲,必不能忠。象之不仁,丹朱之不肖,皆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一生,做个极恶大罪的人,更无解救得处。汝曹为学,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傲”之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之药。非但是外貌卑逊色,须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故为子而谦,斯能孝;为弟而谦,斯能弟;为臣而谦,斯能忠。尧舜之圣,只是谦到至诚处,便是允公克让,温恭允塞也。
汝曹勉之敬之,其毋若伯鲁之简哉!”
我原来很反对这种唯唯诺诺的做法,觉得看懂便是了然,为何要细致朗读,反复学习,又不是小学生,基本一看就大概知道意思了,读书不就是吸收其中的道理便可么。
但是读完之后,朱军同修以自己做例子,娓娓道来,何为傲?傲,是最常见的个人毛病及特质之一,而且经常是隐身状态,自我极难察觉。比如他以前自恃业绩好,不尊重之前的老板,自己认为对家庭贡献大,对父母的劝教极不耐烦,表面在听,实际上希望他们尽快闭口。还有认为自己比同事能力强,多半是自己的功劳,便喜欢对同事指责挑剔,发号施令。
认为自己比伴侣赚钱多,家庭多半依靠自己的付出和奋斗,便开始对伴侣挑三拣四,嫌弃对方无能。认为自己比同学混的好,社会地位高,经济收入高,便看不起物质条件比自己差的同学,觉得自己有能力指导他的人生。(也包括自己周围的亲人,比自己物质条件差的,就觉得不屑一顾,不尊重别人的活法,以为自己可以指导他们的人生)如此种种。。。
还有比如听不进别人的劝谏,打断别人的话,嘲笑别人的短处,打压别人的长处,自以为是,喜欢说教,别人说话是不用心听。。。。。。就如开始那个女同修其实很用心的分享他所知道的阳明先生的生平,但是由于我有傲心在,以为她讲的那些我都知道,所以根本没有用心听,其实尊重别人,放低自己,认真聆听,一定又有新的收获,而且,假设我上台分享,也不一定分享得人家全面。对照朱军同修的分享,我立即意识刚开始听课时自己的无知与傲慢。
然后对照他所提到的日常小事,再看看自己,其实好多地方都是一样,跟岳母打电话用命令式的语气让她去做体检,觉得堂弟愚笨不可教也,看小舅子这不顺眼那不顺眼,觉得他不按自己的指导生活。。。。。
朱军同修还提到傲的三个状态,以 便帮助我们发现和克服。分别是行傲,气傲和心傲。
行傲: 最容易察觉,一看便知。行为傲慢,颐指气使,这个反而还好治,学会聆听便是改傲之法。
其次气傲:是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比如居功自傲,不服他人,这种不容易区分,自己比较难觉察。一起做便是改傲之法。
最难改正和察觉的是心傲,别人难以察觉,自己更难捕捉,内心将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即使不发言不表达,也绝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因为内心自认为我比他们就高明,“有我即为傲”,心与傲,已融为一体。心傲,唯有奉献是改傲之法,放下自己,全心奉献。
以前我反感这些学习,也是一种傲,从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傲气,重新做人!
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