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茑屋书店设计背后的哲学

关于茑屋书店设计背后的哲学

作者: 阿又宥新 | 来源:发表于2019-12-09 08:19 被阅读0次

    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传统的书店 ------ 以新华书店为例。

    传统书店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就是经营一个大卖场理念,目的就是销售书籍,经营逻辑是为了让各大出版社/厂家/代理商,可以把书籍集中到一个地方,然后让消费者进行有目的地购买活动。

    那么我们就会先想一个问题,人到底为什么会买书? 书就等于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方式。

    可茑屋书店不是一家传统书店,不是做卖场的经营逻辑,不是卖书籍本身,而是卖书籍里面的内容,更像一个信息流的产品,一店多能,提倡用一个场所供给人们度过一段时光,而非为了目的去购买。比如,它有个关于烹饪料理的书架,介绍着关于一些菜谱的做法,里面提到的一口锅,茑屋书店的做法就是把这口锅直接在摆放在了书架的旁边,同步展示。

    再比如说,有个书架是专业介绍阿尔卑斯山的,它旁边就有卖一些旅游产品,甚至都有旅行专家在提供咨询服务。

    简而言之,茑屋书店建议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让人可以在这个场所过程中走一走,看一看,发现一些自己喜欢的生活,并逐步地按这种方式去生活,更像是生活提案。

    基于以上可见,传统书店的品类是较为固定的。

    其次,茑屋书店的品类界限是打破的,什么锅碗瓢盆CD餐食咖啡旅游美容宠物等都有。站在设计思维的角度去分析的话,我认为这是一种时代递进中的用户价值在变化,小结如下图:

    由此我们得知,茑屋书店的本质是经营人群!

    因为要运营用户,所以重点在于和用户建立长期的关系并了解用户(也就是用户数据)。

    这里不得不提一提茑屋书店母公司CCC 即“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是一家由数据驱动的咨询策划公司,其内部的策划像一个庞大的中台系统。

    他只做:

    数据驱动的选品和主题策划;

    帮助培训店员;

    发送订货指令;

    ---------------------------------------------

    他不做:

    选址;

    买地;

    装修;

    进货;

    收货款;

    物流运输……

    于是这样一来,他就和传统企业的盈利方式有着大大的不同。(看下图总结)

    那什么是赋能式增长呢?

    指企业里一部分能够产生规模效能的内部能力,外部化给别人=通过赋权赋利益给别人,让别人来帮完成整个增长。利用外部化的能力赋能一些中心化的节点,帮助节点提高表现以带动整体增长。

    运营用户的茑屋书店其长期竞争力便来自于“数据”,利用数据对用户的了解,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及时地推荐最合适产品,以此更高效地获得利润。

    而这部分受益于CCC庞大的积分体系系统!

    因为CCC的“Tcard”做了全日本最大跨业种的通兑积分,联接了百万家商铺,这里面包含了日本最大的加油站和高频的宅急送等,所以它也是有做CRM的,会员活跃数量达到日本总人口50%以上,最后茑屋便成为了一个数据联盟。

    举个例,一个消费者从茑屋书店出来到全家便利店买了一瓶果汁,然后CCC拿到这部分的数据后,再反馈给到全家便利店,久而久之数据积累分析得出,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共同灵活地提供品类,甚至策划选择出最适合的代言人等。消费者呢?拿着“Tcard”的积分可以换取商品,或购买打折产品等等,这里体现的价值点就在于数据驱动的产品体系,通过产品这种介质,建立和用户的关系,并持续地运营。

    好的,了解完茑屋书店的经营哲学后,我尝试再从设计体验的角度出发,去发掘他更多有关视觉/听觉/触角/嗅觉的价值点,去感受这个始创1983年从1986年起做连锁品牌,到现在全球超过1400多家的茑屋。

    “代官山T-SITE店”

    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说过“效率不等于幸福”。在不能开着小车通过的林间小路上移动效率虽不高,但肯定有不少人在漫步时感到幸福。所以在设计代官山店停车场时,没有考虑机械式的升降立体车库,而是坚持建设了普通露天的只有 120 停车位的停车场,目的是让顾客在打开车门出来的时候,有一种开放的舒适感。

    而代官山的建筑设计则是由众多优秀事务所的杰出设计师参与到比赛中,最终著名设计师Klein Dytham以白色大写字母T的概念,如愿地打造了一座像美术馆一样的标志性知名建筑。

    共三栋两层的建筑几乎保留了原木自有的特色,半透明的玻璃门与落地窗让屋内空间与屋外风景自然巧妙地搭接在一起,阅读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自然带来的轻松与平静。内有高达数十几万种灯的图书,附近有咖啡馆、影音区、便利店等错落其中,周边没大型购物体。这又使得其以“森林图书馆”而出名。

    同时,代官山茑屋书店还邀请了原研哉负责店内的视觉设计,池贝知子担任创新总监,将建筑室内外与平面视觉完美地结合成茑屋的品牌系统,更将空间环境和服务设计做到极致。 

    因为代官山店定位是一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店,所以标识弱化了英文,强化老年人更感到熟悉和亲切的汉字风格,如“蔦屋書店”。

    为了突出标识的明朗个性,采用形式简洁的凹凸压印,将粒子化为点阵的集合,并由此衍生出众多风格的组合形式。

    为了让店铺看起来不像卖场,而更像一个温馨的家,将金属进行冲压,制成半透极薄结构体,运用穿透力可以令人易读的同时,又不会感觉到被打扰,甚至摒弃掉了一切喧嚣的促销KA展示。让所有标识安静又低调的存在,不打扰到顾客。

    为了营造家的温馨氛围,店内摆设根据功能模块分堆,如将不同的书籍按照读者的兴趣爱好以及阅读习惯摆放,装潢的选材、家具等刻意不选择高级品牌,尽量选择有质感的让人放松的物件,以暖光灯配合空间陈列设计,让人体验到了精心与极致。

    (敲一下黑板~ 以下重点来咯)

    · 因为老年人都喜欢早起,所以店铺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开始,但这点却从不宣传。

    · 因为老年人腿脚不好,所以还引入了售卖电动助力车的专卖店。

    · 因为老年人比较孤单,为了可以让他们带着宠物前来,专门引入了有宠物医院的宠物店。

    · 为了让老年女性更加的美,就在店内开设了美容院。

    · 为了让有钱的老年顾客可以给孙儿买礼物,引入了国际环保玩具专卖店。

    · 为了方便喜欢摄影的老年人,店内专门设置了相机专卖店。

    · 为了让老年人离开店铺后更方便的乘车,设置了老年人出租车专区。

    当消费者从书中走出去时,六个专卖店聚集在一起的购物区,除了自行车商店,餐厅和美容院外,其它的店都是可以带着孩子和宠物一起去。

    (以下继续敲黑板~ 划重点咯)

    · 为了不要让店员的抢了顾客的风采,员工的着装采用了最朴实的黑白系

    · 为了让顾客可以轻松地遇到自己喜欢的书,聘请日本著名书评家当导购

    · 为了可以给出专业旅游类推荐,聘请撰写过旅游书曾游历上百个国家的行者当咨询员

    · 更甚至是负责音乐类的导购员,随时脱下工作服就能上台拉一曲卡农

    #下面招聘截图翻译来自google浏览器#,可见茑屋的用心。

    就是以上种种由内至外无微不至的服务和设计,处处体现着温暖贴心,令这间专门为60岁老年人而开,用来消磨时间并勾起昔日美好时光记忆的书店,后来渐渐成为了年轻一代,包括推着婴儿车的妈妈,牵着宠物的潮男潮女争相追棒并为之称赞的明星店。

    是服务体验增进了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在网络时代不断冲击生活方式的今天,茑屋书店不仅在一片愁云惨淡的行业中存活下来,还成为了新零售领域的范本和先驱者!说到这里,真的非常佩服茑屋的创始人增田宗昭,他对企业拟大数据战略定位的前瞻性,毕竟是发生在早80年代初,反观中国零售业及至服务业的今天,真正谈得上数据思维+服务设计思维+人文交互思维整合生态系统的,仍仿佛处于未被定义的萌芽期。

    任何一间店除了要考虑顾客来不来,还要考虑员工愿不愿意干,员工工作起来有不有劲,所以增田宗昭连临时工都要考虑在内。

    茑屋采用的阿米巴的模式,内部快速地提拔出一个又一个独立的项目,从开店到加盟到大数据到企划,不断地挑战新工作,尽量形成小型组织团队,利用员工的自觉性战胜了外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在工作中人人要有策划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范围的事情,遇到问题更及时地给予反馈和调整。这种灵活的组织也使得企业自下向上地层层发展。时今至今天庞大的茑屋体系,已成为日本的新地标“朝圣之地”。

    总结一下:

    如果说茑屋的成功是由内至外的“细节见魂”,那不如说是茑屋更勇于去打破商形态业中一些条条框框,在打破中重组,创造出了新的价值。

    关于茑屋的案例拆解就到这里了,下回将继续带来另外一个实战中的服务设计案例,敬请期待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茑屋书店设计背后的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av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