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19章,面对死亡和亲人的伤亡。生命设置“死亡机制”,是让人明白,凡事皆可放下,在放下之前,请拼尽全力。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拥有不同的生命历程,每一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与周边的环境作出反应,但最终都要不折不扣的执行死亡机制。如何才能更好理解这一不可避免的事件,以及更智慧的面对死亡,让我们更加充实的生活,这应该是每一个生命体在生前就应该想明白的问题。
面对死亡,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习俗,不同的个体面对死亡和表达悲伤的方式各不相同,对待死亡和亲人丧亡态度的变化贯穿人的一生。平淡而真实地面对死亡,有助于赋予生命以意义和追求。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在《死亡成长的最终阶段》一书中说:“解决死亡问题之钥,能打开生命之门”。达芬奇的日记里面也写到:“我们用来学习如何生活的所有时间,其实都在学习如何死亡”。
书中给出了死亡是一种生理现象,同时也具有社会、文化、历史、宗教、法律、心理发展、医学以及伦理各方面的因素,并且这些因素通常会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尽管死亡是一种必然经历,但在不同的文化下死亡有不同的含义,文化和宗教对死亡态度影响着人们如何从心理学和发展的角度看待死亡,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对待死亡的认知和态度也不相同。有的宗教认为生者和死者保持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有的宗教认为死亡是人要去投胎转世。也有的社会习俗认为把死者的木乃伊保存好,他的灵魂将会再次的回来。
更多的人坦然面对死亡,认为死亡就是一个生命的终结。有了这种认知,才能让大多数人面对死亡给予更多的临终关怀。
对死亡的态度其实深深的影响着你如何在未死之前更好的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