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最难的类型是什么?
要Sir选一个的话,毫不犹豫:
犯罪片。
尺度,审查,还有各种你我皆知且糟心的七七八八……
让罪恶,往往浅尝辄止。
让观众,总是意犹未尽。
11月,终于等来一部。
期待的理由很多,但Sir看中的是它最硬一项。
国产犯罪片最缺的——故事。
《你是凶手》
韩味
Sir曾经说过——类型片,韩国电影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老师”。
《你是凶手》目前来看,有着明显的韩国犯罪片气质。
片名:你是凶手。
但仔细看另一版海报,那些夹杂在主演中,没有面容的背影:
Sir更倾向于另一种读法:
凶手,是你。
联想到什么?
对,《杀人回忆》。
宋康昊神来一笔,最后面对镜头的凝视。
曾经震撼人心的无声控诉,终于在十五年后,被成功破获,真凶面目世人皆知。
《你是凶手》同样。
故事——跨越时空,寻找凶手。
案子——尘封十年,完美犯罪。
十年前,白兰(宋佳 饰)的女儿铃铛被人绑架。
绑匪要求:四十万,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重案组警察陈浩(王千源 饰)负责。
经验老道的他,这次却被绑匪按在地上摩擦。
数次交锋,屡屡失守。
最终,绑匪精准计算好警方部署,混入人群,拿钱走人。
更可气的是,白兰明明都给足了钱,换来的,却是女儿的惨死。
警察蒙羞,受害者人财两失。
只有凶手,逍遥法外。
如果案件停留在这,后面的故事大家都能猜到——
警察、受害者,拼命报仇,逆风翻盘。
一个及格剧本完成。
幸好,《你是凶手》的野心不止于此。
什么比一桩完美犯罪更可怕?
——完美犯罪的复制品。
十年后,一起新的绑架案。
但每个环节,都似曾相识。
受害者,又是女孩:
退休中学老师李爱军(冯远征 饰)的外孙女,被人绑架。
绑匪条件,又是四十万。
甚至。
作案手段,敲诈手法,都一模一样:
同款变声器;
电话一定在警察定位成功前一秒,挂断;
最后,混入人群拿钱走人……
如俄罗斯套娃般,每一环,无缝连接。
凶手再次出现,只是为了挑衅,为了叠加仇恨吗?
绝不。
两次无懈可击的犯罪形成完美闭环的背后,是一次对人性的精准打击。
Sir就说一个疑点。
40万。
不少,也不多。
面对自己的孩子,不论是白兰,还是李爱军,都会毫不犹豫给出这笔钱。
还有。
十年过去,凶手就不考虑通货膨胀?
显然,凶手要的不是钱。
凶手想要什么,Sir不知道。
但Sir能看出,当这个无法用逻辑推算的数字,再次出现在当事人耳边时。
狠狠压住了他们敏感的神经。
结果可想而知——
欲望开始扭曲,仇恨即将竞走。
至此,故事已远超“及格线”——
叙事结构的循循善诱,悄悄逼出了人物在故事以外的暧昧与混沌。
讲到这,肯定有人觉得熟悉。
Sir也是时候请出它的“老师”。
《你是凶手》翻拍自2013年的韩国经典犯罪悬疑电影《蒙太奇》。
豆瓣3万+人打出8.0,超过86%犯罪片。
电影的设计、诡计,被誉为“几乎完美”。
结构、反转、情节,标准韩式冷硬派剧本。
显然,《你是凶手》是国产犯罪片的一次“师夷长技”。
但你要问了。
老故事,为什么还要看?
Sir同意,单纯复制没意思。
期待,恰恰因为——
它在“师夷”的基础上,让人看到了“制夷”的可能。
国味
《你是凶手》的一大亮点,在选角。
如果说故事是撑起电影的骨架,那演员就是决定电影质感的血肉。
三个名字,个个重磅:
王千源,宋佳,冯远征。
不说犯罪片,这阵容放在当下国产片都是一个绝对过硬的阵容。
Sir说它选得好,不仅因为实力。
更因为这三位,都曾在中国故事里留下过标志性角色。
王千源和宋佳,都是表现受害者的天才。
前者,擅长演小男人的虚张声势。
《钢的琴》里,陈桂林日常被偷肉之后的骂骂咧咧。
《绣春刀》里,为了千户身份,放不下架子但又唯唯诺诺的明朝公务员。
宋佳,同样具备高辨识度的戏路。
被压抑的中国女人。
带有病态的情绪化,和颓废中的优雅爱怜并存。
《萧红》里的萧红,《师父》里的师娘赵国卉。
都带有一种颓废的美感。
更别说之后《风雨云》中的林慧。
冯远征更不必说。
看脸就能激发我们的童年阴影。
△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你是凶手》中,三人都准确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看王千源,几个表情就够——
偶遇凶手的错愕。
大雨中的喘息。
以及十年追凶失败后的颓然和爆发。
寥寥几笔,我们就能看到重压之下,陈浩从忍耐,挣扎,到放弃的心路历程。
那张不堪折的脸,写满了小人物面对失控的窘迫。
再说宋佳。
好演员≠能够演好所有的角色。
但能够发现自己擅长的类型并且演到极致,一定是好演员的做法。
本片中,一个痛失爱女,心愿未偿,又罹患肺癌时日无多的女性角色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
一个动作,抽烟。
不同于以往作品里抽烟的美感。
《你是凶手》里,患上了肺癌的白兰抽烟,展现出的是残酷,冷峻,是自暴自弃。
怨和怒,交织。
加上全片都是脸色苍白的病态妆容。
宋佳饰演的白兰代表了一种一颓到底的挫败感。
预告片里也有一场印象深刻的对手戏。
白兰责怪陈浩没抓住凶手,陈浩激动地辩解。
她发怒了。
但,注意白兰的眼神。
是怒火,还是绝望?
明显是后者。
于是,后面一系列动作:
打翻药盘,怒吼,扯吊瓶……
看似暴躁,实则可怜。
因为你知道,她不是在恨陈浩,而是在恨自己。
宋佳的表演,始终带着一丝自毁的美。
最后,冯远征。
一个场景——
他弄丢了孙女,却在惊慌之中牵错其他孩子的手。
结果,被所有人误认为人贩子。
戏骨就是戏骨。
僵硬的表情,失焦的眼神。
瞬间的“表演”,几乎已经凝练成角色的本能,传递出难以自制的痛苦。
就算只看表演,Sir觉得这票也买得值了。
人味
什么是好的犯罪片?
在Sir看,不仅在故事精彩程度,演员完成程度。
更取决于“犯罪”的外延。
——罪的滋生,折射出多少藏匿于秩序之下暗涌的焦虑。
韩版电影中,有一个贯穿全片的关键线索:
诉讼期。
在韩国法治系统中,无论多大的案件,过了诉讼期,即便抓到凶手也没法起诉。
比如Sir开头提到的《杀人回忆》,前段时间真凶找到后,警方却说由于该案已过诉讼时效,很难对这名嫌犯进行处罚。
但这条线索于中国无效。
怎么办?
《你是凶手》找到了一条更适合中国社会的线索:
孩子的生命。
只要孩子还活着,人的欲望就藕断丝连。
原版,用犯罪指向人们面对制度的焦虑;
而中国版改编,则更赤裸——
它指向中国社会的“亲情焦虑”。
一切为了孩子,是我们长久的信条。
预告中,Sir对两个场景印象深刻。
脱下警服的陈浩,落魄到卖鱼为生,在十年间苦苦追凶毫无结果后,不得不接受现实,一把火烧掉了曾经的努力。
失去孩子的白兰,幸福生活破灭,沉迷烟酒,罹患肺癌,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
三个主角,都面对孩子消逝带来的巨变:
无法保护孩子的警察,失去尊严与声望;
母亲,失去骨肉;
老人,失去活下去的希望。
所以,调查过程,“凶手是谁”根本不是重点。
他们共同面对着一个问题:
为了孩子,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受害者白兰和李爱军,旁观者陈浩,都需要面对这一层思考。
不同的人,终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Sir不想剧透。
因为相比于角色,电影对观众提出的问题更加扎心——
为了孩子,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牺牲?
还是焦虑。
当我们看到片中人一次,两次为孩子赌上所有。
又一次,两次,束手无策时。
看他们在大雨中的追逐,悬崖上的踉跄,最后只落得一个长吁短叹,一脸败相时。
为了孩子,有的死,有的疯。
这不正是我们当下的错位?
——一句“为了孩子”,其实包裹了多少畸形的期待和自我投射。
害怕孩子吃不好,穿不暖。
害怕孩子没有好环境,好空气。
害怕孩子上不了好学校,交不到好同学。
害怕孩子考不出好成绩,找不到好工作……
想方设法,“为他们好”
无论这“方法”多么荒诞——
△ 量子波动速读培训班
△ 防走神头环
看到没。
展望现实,我们甚至比电影中的角色更想找到“凶手”。
更想复仇。
但。
我们要找的,是凶手吗?报复的,是仇恨吗?
Sir认为,这才是《你是凶手》这个中国故事真正想戳破的真相。
能否完成,要看成片。
但毫无疑问,这也是一部好犯罪片该有的野心——
当你以为前方只是一面弧度错综复杂的哈哈镜。
谁知。
你看到的,正是镜里扭曲的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