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选择阅读?在娱乐方式如此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仍然坚持阅读的人,想获得什么?
休闲?学习?眼界?信息?
总之,之所以选择阅读,肯定是有原因的,也是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什么的。只是,大多数阅读就像竹篮打水,看过的书逐渐忘记,什么也没留下。时间久了,就会止不住问自己:看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自己的生活还是平淡无奇,学习时成绩一般般,工作后收入一般般。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也没发现过书里让人发财的秘密。
直到我看《如何阅读一本书》,看到书里写“阅读一本书的第一步是读,第二步是行动,第三步是坚持”。我才领悟到,我所经历过的阅读误区。原来,我所有的阅读,只停留在第一步。
01
阅读阅读,顾名思义,就是看书。所以,很多人也包括我,都误以为阅读不过是从头读到尾,翻到书籍的最后一页,就是阅读的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8806757/35cbd25b8a696d87.gif)
看小说,看到了别人的悲欢离合,故事结束,人物退场,阅读的人也合上书页,慢慢忘记细节,最终只留下模糊的轮廓。
看工具书,对其中的方法和技巧叹为观止,对作者的机智崇拜不已。看到最后一页,心情仍然激动不已,但看完后也就慢慢抛之脑后了。
事实上,读完一本书,只是阅读的第一个动作,知识又不能通过视线传递。就像吃饭,这只不过是一口一口的进食,接下来的消化和吸收,才是重点。
02
看完一本书后,束之高阁抛之脑后,就等于浪费了阅读的时间。当阅读完成时,合上书页,回答自己:书中对我最大的触动点是什么?我如何从作者那里拿到这个知识点,变他人的为自己的?
阅读《微习惯》时,作者提出,让坚持变得容易的一个方法就是给任务制定下限,而不是上限,如不想学习时,告诉自己只要打开书就算完成任务。于是我学着给自己定下运动任务,每天只要运动5分钟就算完成今日运动量,但事实上,当我运动5min后,就会觉得,也不是很累啊,再跳一会儿吧。
阅读《曾国藩传记》后,我对曾公提出的“早起为人生第一要紧事”十分感兴趣,于是也学着早起,虽然屡试屡败,但我还坚持屡败屡试,希望有一天我能真的成为一个早起者。
我认为实践是阅读的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多数感觉不到阅读的作用的人就是因为缺失了这一步。用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来讲,财神爷给你托梦:“兄弟,快开门,我给你在门口扔了一千万”。你不能啊啊啊大叫啊我发财了我发财了,但是就是不开门吧。
行动对于阅读而讲,就是捡起财神爷掉在地上的黄金。可是有多少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满地黄金视而不见,大步走开呢?我曾经也是这样对“黄金视而不见”的人,如今想起来,真是想锤爆自己的脑袋。
03
读完了书,也去实践了,还没有结束。很可能,接下来就是非常打击人心的时刻,行动失败了。
呵呵,践行书中的知识,然后做不到,实在是太常见太常见了,要不然周华健为什么要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看了《自控力》后,我以为自己马上就可以变身自控力达人呢,于是兴冲冲制定了一大堆计划,早睡早起、坚持运动、天天学习,结果,早起就做不到。
看了《python,从入门到实践》,我认认真真看了一个月,发现自己连门槛都没进去。
行动失败怎么办?再来一次啊。对,道理就这么简单。我觉得有时候人太想走捷径了,总以为世界上有什么速成法,一眼就学会,学会就上天。凭啥啊,就凭我们走进人群就找不到的的普通吗?就算天上掉馅饼也砸不到我们头上啊。虽说这年头老实人都快成骂人的话了,可是在学习一事上,老实点真没错,你糊弄它,它也糊弄你。
言归正传,接受行动失败的事实很重要,然后喂自己一句鸡汤“我不放弃,就不能叫失败。”只要没有放弃,尚未完成目标那就不叫失败,只是在朝着目标前行而已。你会因为平时考试没考好,就放弃高考吗?会因为吃了一口肉就放弃减肥吗?平时一次没考好,高考一样可以考高分,吃一口肉一样能减肥成功。
把完成目标的时间线拉长,把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就没有完不成的目标。话说回来,怎么拆分目标?回到阅读的第二步,行动,在行动中摸索,没有人能替代别人拆分任务,只能自己去实践。
回到开篇的问题,那个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人,一定是通过阅读,然后行动,最终找到了那座黄金屋。而仅仅把阅读停留在书籍本身上,不去行动的人,就像试图在构成书籍的纸张、文字中寻找黄金,失败当然是必然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