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迈向思辨实在论(上)

迈向思辨实在论(上)

作者: DAN14 | 来源:发表于2021-02-05 10:53 被阅读0次

    需要被研究的是物,而这,才是我们不知道的。

    哈曼《形而上学在欧陆哲学中的复兴》

    思辨实在论者格拉汉姆·哈曼用“实在论”这个词来指称那些拒绝了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遗产的哲学家。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将哲学变成了对人类有限性的思考,而禁止了对现实本身的讨论。(P4)鄙夷任何在人类所及范围之外的东西,很快就变成了哲学诡辩的一种特征。最终,只有反动的唯物主义者愿意捍卫分散的物自体的观念。(P115)

    这种康德式的理解今天依然可见,只要我们认为人的意识具有赋予无形但是实在的物质以任意的形式的能力。诚然,被物簇拥的太阳王将被推翻,让位于其他的觊觎者——社会、知识型、意识结构、文化范畴、主体间性、语言,但是这些宫廷政变都不会改变关键,也就是我叫做“主体/社会”的东西。

    拉图尔《我们从未现代过》

    “思辨的”这个形容词则表示这场运动里的几位哲学家的观点不同于一种常识的实在论。“思辨”的意思是指一种更加晦暗的“诡异的实在论”,跟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世界的预设很不一样。(P4)这种“诡异的实在论”被那些因为过于聪明而拒绝谈论纸、驴和大理石的人流放许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去谈论超然的、异化的,使所有这些物成为可能的认知-语言结构。(P123)

    和20世纪哲学之精髓在于语言学转向这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相反,我认为在过去的100年里,有一种更重要但被埋没的潮流,即我们追求一个关于物的普遍理论时迈出的第一步,那停住的一步,直到最近还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前苏格拉底的形态。

    哈曼《以物为导向的哲学》

    诚然,这并不全是那些聪明人的错,因为关于物的理论依然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P123)这些人真正的过错,是他们傲慢地以为关于物的理论永远都会保持如此。虽然思辨实在论在二十多年中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我并不意图介绍这一学派完整的形而上学,相反,我试图介绍他们最基础的实在论,尤其是格拉汉姆·哈曼早期的几篇文章勾勒出的形而上学。

    《迈向思辨实在论》

    一、工具分析和二元结构的演化

    思辨实在论的基本二元结构是受海德格尔的工具-破损工具二元论启发的。能正常使用的工具并不显眼,而且处于对人类此在退隐的状态。相反,破损的机械不仅向人类呈现其本质,而且突兀地进入人类的视线;此时的这个工具突然被反过来变成了真正被看作工具的工具。(P13)不论是否有意,哲学自身被完全重新定义为工具与破损工具的主题,被理解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反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被遮蔽的物的行为反转为可被感知的、可被探索的形象。(P38)

    这种“被看作”得以让海德格尔展开他的工具分析。海德格尔开始用他定义这个“工具-破损工具”概念的方式去定义几乎所有的东西。(P13)正如海德格尔自己在《时间概念导论》中告诉我们的,任何一个被注意到的物都能变成“破损工具”。(P76-77)无论我们是不是喜欢,这两个术语指称的完全是一样的现实。存在物是工具存在。(P38)

    和这种对海德格尔的实用主义解读不同,哈曼认为,海德格尔还应该更进一步。真理不大可能是去蔽。(P45)“存在与真理”这个说法并没有比“工具与破损工具”告诉我们更多关于现实的事情。(P45)正如工具并不总是意味着“有用”,破损工具也并非总是意味着“破损”。(P75-76)被看作总是拥有远远多于其“被看作”的部分,甚至任何对他们本质的理解也只能是一种“被看作”。不存在一个涡轮增压版的“被看作”,且只有人类特权所能及。(P43)此在也是工具存在。

    《存在与时间》的关键不是人类此在的存在论分析,这一分析仅仅将所有可能的情绪和事件都归到一个单一的模棱两可的原点上,而是对工具存在的第一个分析。

    哈曼《海德格尔与怀特海的物理论》

    工具存在,也就是物。工具分析理应得出一种以物为导向的实在论。但是,海德格尔没能深入到这个事实当中(P47),没有通过工具分析告诉我们任何关于具体事物的东西,而仅仅是令人厌烦地在所有可能的语境中,重复着他关于工具和破损工具的结构性对子。(P83)因为在海德格尔那里存在的一种对持存的经典实体的近乎偏执的恐惧(P134),他没能讨论任何一个具体的主题。(P66)简言之,海德格尔转向的地方正是他仅能提供一个重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关于透明性如何不断被混浊所影响。海德格尔那里不存在一门元本体论,而只有“朝向”一门元本体论的笔记。(P87)

    工具分析不该被解读为一种局限在人类生产与技术行为的解释。它不能被局限在“工具”一词狭隘的意思上,并且甚至不能被局限在人类生命/生活的范畴中。对工具存在的讨论带给我们的东西绝不少于一门关于现实的形而上学。(P63)常识称之为工具的东西,我们更应该称之为在行动中的单独的、统一的世界。(P10)工具分析只是偶然地跟人类对工具的使用有关,这里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存在者在现实中的姿态。(P11)

    1)工具不是“被使用”,它是其所是。因此,工具分析指引我们到达的并非是对人类此在的更好的解释,而是一个物本身的理论。(P63)

    2)工具存在是对撕裂所有事物之核心的最根本的二元结构的称呼:不仅是狭义的工具,还有植物、动物、数、机器、石头和人。(P63-64)

    如果我们理解了“工具”的意思是“实在”(或现实)而非“有用性”,我们就不会因为说人类也是上手物而感到内疚,尽管海德格尔明确表达了相反的看法。说人类是上手物并不是说我们用一种马基雅维利式的方法成功地操纵了他们。这只是为了说明我们每一个人的实在性都远不同于我们或者任何人对我们自己的了解(知道或能够知道的)。若不是因为这个,艰苦的内省或全面展开的精神分析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我们每个人最细微的动机、天赋和局限也就都轻易可见了,不需要我们倾注一生来探索和定义了。所以,就算人类也是工具存在。

    哈曼《“上手性”新解》

    总结

    工具分析从局限在人类生产与技术行为的解释,演化为关于现实的形而上学;

    工具存在从对狭义上手性的定义,演化为对事物的最根本的二元结构的称呼。

    二、以工具存在为导向的哲学

    思辨实在论既反对认为物就是实体的朴素实在论,又反对认为物就是关系的幼稚关系主义。物既是实体又是关系。不同于对经典实体的定义,在哈曼看来,没有必要用天然或者持久来定义实体。如果我们沿着工具分析的思路来定义,一个实体就是某物的未知实在性,他不能被任何关于这个物的知觉或与其他物的关系穷尽。(P153)关于某物的知觉只是与某物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但是,不存在关系这种物。关系总是形成新的物。任何关系都会形成一种新的实在现实,这种实在性体现为一种深不可测的实体,它在无数其他实在性的视角下会各不相同。世界完全是由实体充实着的,它们中有些很奇怪,有些则非常短命。(P154)和自然科学不同,这种观点坚持理型的形而上学地位,而不是物理物质的所谓阐释能力。(P155)

    海德格尔偷偷地对宇宙做出了声明,认为那里充满了物,并且它们具有令人惊叹的实在力量,完全不能被还原为任何关系。但是,海德格尔的问题在于他仅认为物对人类此在隐退,而不对彼此隐退。基于这个原因,他从未收获他自己植下的怪诞实在论的果实。

    哈曼《物理自然与属性的矛盾》

    每一个居于世界的物在任何时刻都会遭遇到成千上万其他的物,而他们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做出回应,没有任何一个能完全探明其深度。(P149)物的实体,无论那是什么东西,必须先于其功能性形态,因为物永远不能被其所做的事情穷尽,也因为它能够同时具有多种用途。(P150)这就是“被看作”真正的意思:一个存在物总是以某个特定的角度或方式遭遇另一个物,总是仅仅揭示出后者能量中的一部分内容。(P79)海德格尔的工具分析实际上是一个物的普遍理论,尽管他大多数的批评者都错过了这一点。(P144)

    工具分析通常被理解为提出了实践先于理论,并先于任何关于物的科学性客观概念。但这显然是错误的。(P146)关系,也就是用处,不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用处。物不能被等同于任何关系,也就是说,物不能被等同于任何用处。工具存在并非其有用性,而是它在任何同我们的理论性或实践性的接触之前,就已经在默默地用它自己的实在性施加着影响。(P146)工具分析并非为了告诉我们实践先于理论。(P149)相反,实践甚至比理论更加愚蠢,比理论更加扭曲且过度简化一个物的实在性。(P256)工具分析的关键在于实在性永远比任何客体化行为更加深厚。这就是存在本身以及具体物的存在之议题的关键所在。(P150)任何物在任何时候都远远不只是它跟其他物的关系。(P150)

    海德格尔主义者认为物对人的有用性先于它们的独立实在性,但实际上显然是相反的。(P150)并不是只有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介于人类和世界之间的界限,而哲学也并非必须永远围绕在这个界限周围,实际上我们有上亿条界限:甚至,有无数条。(P150-151)

    总结

    工具存在既是实体又是关系,他们的实在性永远比任何客体化行为更加深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迈向思辨实在论(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ew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