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租车司机方青是一个文艺青年,平时没事的时候爱写点东西。这纯粹是出于他自己的爱好,而这个爱好是从高中时期才培养起来的。当时的班主任要求每个人都要写日记,方青听话照做,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但是上大学后就没有坚持写,知道毕业参加工作多年后,他才慢慢重新开始动笔了。读书和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重写开始写作也是源于他重新对看书有了兴趣。看的不再是高中时期经常看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之类的,而是一些关于如何创作小说的书籍。他想开始写小说了。
对于作家而言,最难的是寻找写作的灵感和素材。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找到了一个收集素材的好办法。出租车司机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不同的人,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者听别人讲过有趣的故事。这些就是很好的素材啊!如果能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那简直就是一个宝库啊!想到这个主意让方青激动不已,说干就干。他利用休息天给别人替班做白班司机,而收取的车费就是讲个故事。视故事的精彩程度,打不同的折扣。只要能讲出一个故事,就从五折开始收费。故事很精彩的就分文不收。真是的、虚构的、道听途说的都可以。这让他听了不少的故事,他也利用这些素材创作出了比较满意的小说。有的故事比较长,到了目的地一直等客人讲完再走。客人讲完后都很高兴,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嘛!下车后都对方青表示感谢,方青也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客人,让他印象深刻。过后感觉自己好像被耍了。
那天下了一场小雨,他刚把车开出去,就遇到了一个人,带着一身酒气上了车。这个人穿着黑色的大衣,深色运动鞋,鞋上有些许呕吐物。眼睛充满血丝,脸色有些发白。上车后把大衣裹紧,双手抱在胸前,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前方,说了一个地址。方青说:“哥们儿,我这车有点特殊,你得给我讲个故事,故事讲的好就不收你的车费。”乘客看了方青眼,“啥意思?讲个故事就不收钱了呗?”方青说:“是的”,“那要是不会讲故事怎么办?”,“那就请你打别的车吧”。其实方青车身上挂着一个大字的标语,写着“故事专车”。车上还贴着“只收故事,不收钱”的贴纸,但是很少有人看。乘客上车后方青还得再解释一遍,很多人直接就下车了。这位大哥坐了一会说:“那你开车吧,我是有故事的人”。方青看了一眼对方沧桑的脸,应该错不了。于是就按照对方说的地址开去。方青手中拿着录音笔,问那位大哥可以开讲了吗?那位大哥说:“等一下,我先回忆一下。”过了两条街,大哥还没有要讲的意思。方青说:“你不用太纠结,听来的故事也是可以的。”大哥闭着眼睛点了一下头。当路程大概过半的时候,大哥开口说了,“昨晚我们五个朋友一起约好去酒吧喝酒,说好六点见面,可是七点了还没到齐。后来到酒吧点了几样菜,有……”方青看了一眼,大哥闭着眼睛,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说梦话呢。说了没几句就停下来,好像是在努力的回忆着什么。方青寻思着,这可怎么办?现在又不能把人赶下车,人家也说了点什么。往后喝酒的可不能接了,这趟就要一半钱算了。这时大哥又嘟囔了几句,然后又陷入了回忆之中。
还好终点马上就到了,方青叫了一下大哥。那位大哥睁开眼睛看了一下外面,然后开车门就下车了。方青赶紧叫住他,“哥们儿,算一般车费吧”,大哥回过头来说:“不是讲故事就不收钱吗?”方青又好气又好笑的说:“那你也没讲出个故事来啊?”那位大哥哈哈大笑起来,说:“我给你讲的故事就是:一个喝醉了的酒鬼,坐出租车回家,到了地上没给钱就走了,司机没敢说什么。”气正腔圆,底气十足,每一个字方青都听的很清楚,完全没有刚才在车上的胡言乱语的感觉。大哥说完后,头也不回的走掉了。方青愣在那里想了一会,最后觉得大哥的逻辑也不错。但是如果都这么干,每天的份子钱都赚不到,看来得完善一下规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