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为家里人叫过两次救护车

我为家里人叫过两次救护车

作者: 这里没人认识我 | 来源:发表于2023-08-28 21:42 被阅读0次

    2023年8月15号晚上,闷热难耐,我在房间里写小说大纲,突然听到大姑喊我,我冲出去,看到爷爷跪倒在厕所水池边上,大姑正拖着他的下巴唤他,爷爷没有反应,呼吸困难,除了重复“哎呦,憋死我了”,再无其他。

    我见状,赶紧翻出大姑包里的速效救心丸,接着打120,出门把救护人员带过来,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爷爷最终抢救过来了,是心脏的毛病,这是我第二次为家里人叫救护车。

    第一次是大约四年前,也是在北京闷热的伏天里,父亲早上剧烈干呕,出的汗浸湿了床单,以为是胃的毛病,自己走到医院,做了四次心电图才查出来心肌坏死并伴随心梗,情况危急,医生直接扣下,告诉我和我妈,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我在那个潮热的下午,攥着手机,分别给120和999打了半个小时电话,祈求着他们谁能快一点来,那个季节和时间段正是救护车繁忙的时段,我知道,谁的命都是命,我不能和他们急眼,只能好言好语,礼貌恳求。

    那是我第一次坐救护车,车里很冷,父亲意识清醒,表情平静,我认真听着医护人员的叮嘱,他告诉我这一路如果发生房颤,就要电击除颤,需要家属配合,母亲一直在掉眼泪。

    救护车独有的刺耳翁鸣声以前我都是从外面听,站在路边等车的时候,救护车从眼前呼啸而过,人就是这样,永远觉得不幸和痛苦离自己很远。

    直到坐在车里的那一刻,才真正明白了,不亲身经历,有些事情永远无法凭想象获得。

    友谊医院直接走绿色通道,到达抢救室,父亲被迅速扒光所有衣物,毫无尊严可言,那也是我第一次走进抢救室,医院的抢救室好像和其他部门完全分属两个世界,里面的医生和护士的动作都很快,毕竟进到这里面的人,每分每秒都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我环顾四周,粗略一看,每个床边都摆放着巨大的仪器,发出嗡嗡的声音,一根管子连接着病人,那些病人只露出一个黝黑暗沉的脑袋,身体被巨大白色被子裹挟,仿佛他们的身体已经和床融为一体,能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只有那颗表情痛苦的脑袋,机器停了,人就没了。

    无意间瞥见父亲衰败的身体,我匆忙转头。大姑和母亲去缴费的时候,主刀医生让我和他一起推床去手术室。

    我在床尾发力,他在床头掌握方向,医生个子不高,看上去很沉稳,说话不急不躁。大约是看我有些慌张,耐心地教我怎么做。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我俩一前一后推着父亲,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阳光从巨大的玻璃窗穿透进来,依旧威力巨大,那段长廊是通往手术室的最快通道。

    四十分钟的心脏支架手术,三个支架进入父亲体内,从那天开始长期服药,父亲自此性格大变,从以前的懦弱变成了中年人特有的泼辣,大概是因为死过一次,瞬间就活明白了,他们那代人总是为别人而活,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传统观念所迫,如今都不重要了。

    想起蔡崇达《命运》中的一句话,这世上最容易的活法,就是为别人而活。

    说回爷爷,到了医院,夜里发生过一次低心率30,第二天下午发生了一次高心率200,88岁的高龄,心率突然飙升到200的时候,爷爷说,太难受了,还不如死了。但是那几秒过去以后,爷爷又不提想死的事了。

    大概人的一辈子就是这样对付痛苦的,痛苦的时候真想死,但是熬过来了,就完全忘了刚刚一心求死的心,这样最好,要不然这漫长的一生,早早就完结了。总觉得自己承受不了的痛苦,也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来了。

    医生建议装起搏器,一开始我们都认为是开胸,奶奶说这么大岁数了,如果开胸就不必了,受罪太大,其他人也是这个想法。

    后来得知,安装起搏器是在皮下,大约是心脏上方一点的位置,开一个巴掌大的口子,放进去就行,爷爷的起搏器比普通型号要大一点,因为加装了除颤功能,一般老人都是心衰跳不动,我爷爷这种还能瞬间飙到近200心率的高龄老人确实少见,医生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简单理解,加了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就是当检测到心率超过规定数值后,自动放电,体内除颤。

    听说放电的时候,心脏会有短暂刺痛感,电流通过,让心脏冷静下来。要是恋爱脑都靠物理除颤让自己清醒过来,那估计会是一门十分火爆的生意,我第一个跑去排队。

    爷爷住在CCU,男女混住,左右两边是老头,中间一个老太太,三个人加起来240岁往上,最大的就是我爷爷。爷爷手背上的血管凸起,按说应该是很好输液的,但是年龄大了,血管干瘪,液流不进去,整只胳膊都肿起来,没办法,只能扎在大腿根,八天没怎么下床,十分煎熬。

    我几乎每天往返医院一趟,每次看邻床的两位老人都有不同的家属陪护,爷爷奶奶那辈人生孩子多,最少三个起步,两个就算是特例了。三位老人都是装心脏起搏器,有儿女在身边,老人就像小孩儿一样,要吃要喝,脾气不好的时候还要数落他们几句。老小孩儿,老小孩儿,我看得真真切切。

    老了还能任性,还有人接着这份任性,是多大的福分。

    心里徒然升起一股伤感,我父母那代人赶上独生子女计划,想生不让生,到我这代就变成催生不想生,国家变着法儿放宽生育政策,婚姻政策,多给休假,还是没人愿意生,因为我们这代人养孩子的成本太高,生下来就得卷,你不让孩子卷,连站上跑道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起跑了。社会环境大不同了,养孩子变得不只是给口吃的饿不死就行。

    但我想,如果我要是家长,就另辟蹊径,让娃娃从小学中医,虽说成不了大款,但绝对饿不死自己,顺道继承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伟大中医学,不好吗?但我还是不想生,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日本排放核污水以后,科幻电影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变成写实纪录片了。网上调侃道,00后,主打一个自然死亡,所以吹生日蜡烛的时候,别再许那些不着边际的假大空愿望了,不如求求自己能多活几年。

    细想起来,人类的命运注定只会越来越悲惨,至少从养老这块形势令人堪忧。

    我父母老了只有我一个人照顾,这还得是在我没让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前提下。如果我不结婚生子,至少能省出相当大一部分精力让他们晚年过得幸福一些。

    现在的年轻人希望能把生命中的更多时间留给自己,而不是带孩子,做家务。虽然老话说,养儿防老,但是为了最后老去的那几年有人照顾,真的要从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就牺牲掉大把时间,为了年老时床头可能出现也可能出现不了的那杯水?到底值不值得,爷爷奶奶那代人应该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也许我是想得太多,但在医院观察的这几天,确实让我止不住思考,不婚不育的人老去以后应该如何把痛苦降到最小。

    于是我采访了单位很多八零后,生了一个孩子的同事。

    “你会指望闺女以后给你养老吗?”

    “不指望。我和媳妇想着提前看好养老院,无论她以后成家与否,生存本来就是件挺困难的事了。”

    这是他的原话,还有其他的同事也是这种想法。

    在我看,新时代人养老有三大宝:朋友组团养老,夫妻同住养老院,靠人工智能。

    没有孩子的话,老去后承受心灵和身体上的痛苦倒是心甘情愿,但是如果儿女都在,却无人管,那才是真的可悲。

    身边亲戚就有一例,五个儿女,每个人都愿意出钱送老人去养老院,五个儿女,都不差钱,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近身照顾,有五个儿女的老人在住进豪华养老院单间的第八个月离世。

    手机里也看过一个老人,深夜独自去医院看病,行动不便,幸亏遇见一个热心小伙子愿意帮忙跑前跑后,他有三个女儿,年轻时都是由他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拉扯起来的,老头要强,培养出了三个高知,三个高知女儿最终全都定居海外。

    只要几个子女中有一个不管老人,其他的就都不会管,这就等同于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凭什么自己要成为受累的那个人?

    想起《人世间》里的一句话:往往最后孝敬父母的,都是曾经在父母眼里最没出息的那个孩子。

    因为没出息,所以能守在身边。太有出息的,都飞到天边去了。

    很早之前读过一本日本NHK电台编纂的书——《无缘社会》,讲述了人们失去所有社会关系后,如何凄凉地走到人生终点的各种案例。

    身处在热闹中的人可能觉得这些离自己很远。但人就是活着活着,就活成了自己一个人,试想一下,父母离去,你一旦从单位辞职或退休,再加上没有朋友,就等同于脱离社会上的一切关系了,有可能最后发现你病倒在床上或者身体发臭的人是外卖小哥也说不定。

    我要怎么老去呢?

    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有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去寻觅一味求死药,当然这药要让我舒舒服服了结生命才行。蔡崇达在《命运》里还写过:在面向巨大的未知的恐惧时,这里有条明确的路,有条明确的路,多难走都会让人很心安。

    我要是有这味药在手,就能从这一刻起彻底活得坦荡潇洒,主宰死亡比主宰出生更能令活着的人心安,不是吗?

    知道怎么死,更能充满活着的动力,反正我是这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家里人叫过两次救护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fn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