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复杂多变的莫过于人心。
洞察他人的真实想法,认清自我的现实状况,探索外界的运行法则。
洞察力揭示一个底层逻辑:
“通过洞察,我们可以探索究竟,分析本质,掌握规律,进而为生活答疑解惑。”人之所以处处不如意,根源就在于缺少了对他人、对自己,乃至对全局的把握。
洞察他人
阿德勒说: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你是不是也有看不惯的人,也经常陷入与人的纷争中? 如果缺了理解,少了观察,我们很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给自己带来烦恼。
那个啰嗦起来没完的长辈,那个一见面就抱怨的朋友,那个爱出风头的同事……别说相处了,一想起来,就会让你心烦意乱。可逃避、排斥,让自己躲起来,都不是办法。我们要做的,是对他人进行深度了解。
学会换位思考
只有把自己带入别人的真实处境,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解。和别人站在同一位置上,看见的,才是他的世界。只有了解了他的处境、感受,才能包容对方的不完美,释怀你内心的不满意。以心度心,以身观身,洞察他人,也是解脱自己。
学会倾听
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说:“想了解一个人,先要成为一个倾听者。”
而真正的倾听,不仅是听见别人说了什么,更要听懂弦外之音。
比如和领导提加薪,对方皱着眉头说:原则上不可以……如果信以为真,扭头就走,那你很可能错失良机。
因为,原则上不行,就是还可以再聊聊。会说话的人,以“你”作主语,不会说话的人,以“我”作主语。
说话前,先想想:“对方的烦恼是什么?他想要表达什么?而我需要怎么做?”带着问题用心听,就能透过语言的表象,洞悉别人心底的答案。
看懂人心
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我们要做的,是从表演细节里,看懂人心。
酒局上,大家称兄道弟,散会后却是各奔东西,很少联络;职场上,好说话的同事,一到竞争的关口,也变得斤斤计较。你发达时,亲友笑脸相迎;你落魄时,大家又如鸟兽散。
人很难做到表里如一,趋利避害不过是为人本性。看清了这点,你就不会轻易失望,更不会被人所伤。
《醒世诗》中说得好:人心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跳过想当然的理解,才能参悟微妙的人心。摸清关系背后的利益,察觉对方的真实目的,理解人性的自私与幽暗。只有顺应人性做事,才能在这个世界游刃有余。
洞察自我
周国平说:“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
可遗憾的是,生活中的我们,却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不敢直视自己的缺点,更不敢承认自己的无,不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更说不清要过哪种生活。无法准确定义自己,导致很多人的一生都活得浑浑噩噩。一个人,只有先向内探索,才能向外延展。
认清自己,调整自己
尼采说:人生是一面镜子,到它里面去寻找自己,是我们应当努力的第一目标。人生,是一场自我博弈。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打赢生存这场激战。
不管是习惯、能力、认知,只有不断优化调整,你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感受情绪
不知何时,情绪,成了我们的敌人。大家不允许自己生气、焦虑、烦闷……可时间久了,被压住的情绪,很容易变成暗黑能量,直到让你彻底黑化。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忽然崩溃,万念俱灰,甚至自暴自弃。情绪受阻,负面影响会加倍,倒不如让情绪过程自然发生。情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对所遇一切的本能反应。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能感受到情绪,其实也是有章可循。先在脑海里描述此刻的感受,再回顾这份心情的源头,最后在自省中找到释放的办法。写日记,看电影,运动健身,短途旅行,都是发泄坏心情的好方法。
洞察世界
有句挺扎心的话:你凭运气赚的钱,为什么又靠本事亏了回去?
社会学家瑞·达利欧说:“世界所有的运转,都有赖于深藏其中的原理。如果你探索出了其中的奥秘,就掌握了打开世界藏宝箱的钥匙。”对世界的洞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洞悉本质
一次访谈中,主持人问:人怎么能快速成功?作者谈起了大家津津乐道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来自物理学,意思是抓住最本质的问题,快速解决问题。要想成为《教父》中那种“花半秒钟就看透本质的人”,需要从源头上下手。
高人给出了4点建议——快速捕捉细节,加快大脑运转,高度集中精力,及时总结归纳。
全局视角
卓别林说过: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当你遇到麻烦,碰上难题,可能会一时困顿,愁肠百结。但放眼人生全局,就明白人与命运的博弈,不可能朝夕就分出胜负。不管遇到什么事,拉长时间线来看,顺着生活的轨迹向前,你总能遇到有不期而遇的惊喜。
想创造比别人更高的价值,就需要用洞察力,去寻找那些隐秘的机会。这就像“冰山效应”所揭示的那样:你看见的东西,只是显露在海平面的冰山一角。真正影响人和事物本质的,恰恰是没有露出海平面的绝大多数。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洞察,是打开世界的高级方式,也是在千头万绪的生活中,对自己的修炼。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