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力量》第14章
摘要:我们内心都是乐观主义者。我们都想去相信,因为带着相信,我们就能忍受几乎任何事情。但是,有时候生活不仅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还会把我们的信念带走,而就在这种随波逐流的寂静中,共情能把我们带回到希望身边。
共情所激发出的希望肯定是符合现实的。希望并不是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会好转,而是坚信即使在事情出了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会以某种方式找到自己的出路。“以某种方式”是共情中的俗语,它总是涉及关系。通过我们跟这个世界的关系、跟自己的关系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共情会保证我们找到出路。
感悟:有时候感叹共情的力量确实很强大,能把失望又拉回来希望。只要充满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摘要:共情会带来理解,这总是会产生希望。一旦我们带着共情进入了一个情境,努力地去理解其中的所有纷繁复杂,我们就会意识到生活不仅只有一条出路。“每一个出口都是一个地方的入口。
如果一扇门关上了,就去找找还开着的窗;如果你丢了什么东西,就想想你还拿着什么
感悟:以前有句经典的老话:理解万岁。被理解的人是很幸福的,能去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
摘要:当堪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C.R.斯奈德(C.R.Snyder)研究大学生们的学业表现时,他发现希望对成功有非常大的影响。斯奈德把希望定义为“相信你既有意愿也有途径来实现你的目标”。斯奈德发现,高希望度的学生一般来讲学习更努力,而且他们也会发展出越来越多的基于希望的技能。他们会拒绝向焦虑或抑郁屈服,会寻找方法来自我激励,陷在困难中时会让自己打消疑虑,有创造性地去寻找实现目标的替代路线(或者需要的话就转换目标),不管事情有多沮丧都能保持灵活性等。
共情能让我们平静下来,加强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帮助建立一种让我们弯曲而不是断裂的态度。共情能降低恐惧的热度,平抚“我做不到”的焦虑。我们一起努力,提醒自己并没有谁是完美的,把事情的节奏慢下来,我们就能在关系中找到希望。
“永远都不要屈服!”丘吉尔大声说,一边还用拐杖敲着地板。“永远,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永远不要以任何方式让步,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不管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除非让步给尊严和善良。永远都不要向敌军的武力和貌似强大的强权屈服。”
感悟:我一直觉得女儿记忆挺好的,而且一般孩子的记忆力都比较强。可前段时间上课后她跟我说,妈妈我发现我们女生的记忆力都不强,特别是背文言文,背完一次后第二天还要重头再去背,才能记住一些。我惊讶极了,感觉这不是个好的兆头,竟然对自己有这种否定。作为家长真的是要有足够的智慧去引导孩子各方面的问题啊。帮助她树立信心,建立希望。
互动➕感恩:昨天下午把孩子送我妈家,今天一大早去接孩子到学校做核酸检测,进门就是我妈对孩子的抱怨,说都是为了心疼她早饭没吃饱,问她几样吃的孩子最后烦躁的说,不想吃,要逼死我啊。老妈认为满腔的关怀这小姑娘不领情还烦躁,姑娘也委屈,不想吃硬逼着问。唉,就这样,我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控诉了一番,偶尔中间孩子回两句。时间到了我赶紧拉着孩子出门。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其实能理解奶奶是因为心疼你才不停的说,他们一直把你当小宝宝对待,生怕吃不好穿不暖,你现在觉得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也没有错,但是奶奶爷爷年纪大了,不可能再改变这大几十年来的习性,只有你去适应,只有你去理解了并忍一忍。中午放学回家进门之前我提醒孩子主动跟奶奶和解,我说你不用对奶奶说你错了,其实没有谁对谁错,你只用跟奶奶说,你以后会学着慢慢改正态度就可以。我看到的是女儿的改变,她进去之后就围着奶奶转,并主动跟奶奶和解,奶奶发了几句牢骚就平息了怒火了。其实我要感恩家里还有老人去关心关爱我和我的孩子,更加感恩我的孩子能去体谅家长,并作出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