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应绝对重视,但不应恐惧——《致命伴侣:在细菌世界里求生》

我们应绝对重视,但不应恐惧——《致命伴侣:在细菌世界里求生》

作者: Andy正在输入 | 来源:发表于2020-01-24 18:19 被阅读0次

    这一段时间,随着武汉疫情的爆发,各类报道甚嚣尘上,有人说是病毒实验室的病毒泄漏,有人说是相关部门欲盖弥彰,还有人以此互嘲。我之前曾经读过几本关于疾病方面的科普书籍,在这里,我想结合这几本书和三次历史上真实的案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重视细菌和转染病的预防,但却不应对其过度恐惧,做好足够的预防措施,疾病就不能轻易伤害到我们。

    《致命伴侣:在细菌的世界里求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杰西卡·斯奈德·萨克斯,她长期关注健康、医疗等话题,并在书中为你详细描绘了一个你闻所未闻的细菌世界。

    首先,人类一直身处在一个细菌的世界,每个人身体中都存在着大量细菌。细菌也有好有坏,并不是所有细菌都会令人患病。比如人体最开始接触的两个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

    当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产道就开始增加乳酸杆菌。随着孕期的继续,这些乳酸杆菌最先在婴儿口腔中定居下来。当母亲生产后,数以百万计的双歧杆菌,还会通过第一口吮吸的乳汁继续跟着定居下来。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基本上属于人体细菌原住民了,同时它们还会帮助人体进行招商引资,选择其他移民过来定居,这就包括唾液链球菌,珠状细菌,口腔链球菌和缓症链球菌等。招商工作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周基本就完成了,多种细菌维持着彼此之间的平衡,抑制某种细菌的过度生长,保持人体处于可循环的健康状态。

    另外,和口腔一样,鼻腔和皮肤表面也经历着迎接新移民的过程,只是定居的细菌类型有所不同。在一个人的皮肤表面居住着大约1000亿个细菌,零散分布在人体消化道的细菌有15万亿个。

    而那些不好的细菌,它们会侵害人体的健康,而外在表现通常就是是传染病的发生,所以人类与细菌的抗争主要是在对抗传染病。

    关于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出现了两种理论:

    一种叫瘴气理论,这种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空气有毒,吸一口带毒的空气就会染上传染病。19世纪中叶,欧洲的上层阶级担心贫民区的瘴气飘进上流社会的社区,他们改进了污水管道系统,推动了公共用水系统的应用。这种现代公共卫生的雏形,打破了依靠水传播的传染病循环。

    另一种理论认为是接触传染的,病菌才是致病因素。1876年,德国科学家科赫通过研究证明,病菌可以感染健康的动物。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则设计实验证明,微生物不具备从无菌物质中自我衍生的技能。推演一下,人身上的致病菌一定是从别的地方传染来的。随后他又证明加热可以杀死食物和水中的致病菌。

    科赫和巴斯德又证明了特定的细菌会引起特定的疾病,巴斯德还研制出了疫苗,这是对抗传染病的重要胜利。但疫苗只是预防,不能治疗传染病。当时的医学研究者想要彻底根除细菌,要对细菌世界发动一场全力以赴的战争。

    德国病理学家埃利希在1908年发明梅毒特效药“洒尔弗散”,随后磺胺类药物问世,我们把这类对抗细菌的药物统称为“抗生素”。1928年,生化学家佛莱明发现,培养皿中的青霉菌可以杀死它周围所有的葡萄球菌,于是大名鼎鼎的青霉素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接下来的20多年里,是抗生素被发现的黄金时代。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人类遇到了两个新的难题。

    一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注重个人和环境的卫生已成为常识,这对预防疾病的传染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过于注重卫生也产生了副作用。在发达国家,过敏症、哮喘等疾病早已成为常见病,而在过去,人们都没怎么听说过。

    这可能是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出问题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不怎么爱干净,把大部分无害微生物带入人体,免疫系统早就适应甚至依赖这样的环境,少了这些无害微生物,反而使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抗生素

    二是,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细菌受到抗生素猛烈攻击后,总会有对抗生素“有抵抗力”的菌株或者物种幸存下来,并迅速壮大,抗生素成了细菌进化的加速条件。在每个新药问世的几年后,对应的耐药菌株就会出现。而且一旦出现,这种耐药性能迅速传播给其他种类细菌。

    因为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人体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耐药菌储存库。在美国,每年都有上万人遭受到耐药性细菌的感染,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抗生素应用的耐药性问题,使许多制药公司放弃了与细菌的战争,因为很有可能投资几千万到上亿元研发的新药,保质期没过呢,就无效了。而且更快更多的抗生素开发,只会筛选出更可怕的怪物细菌。单纯地使用抗生素,已经无法解决古老的传染病问题。

    如果人类想要与细菌这个致命伴侣和平共处,未来的方向会在哪里呢?

    书中首先还是建议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站在医生的角度,首先不开不必要的处方,病毒感染不需要抗生素,其他非必须的抗生素使用也要减少;其次是科学地缩短疗程;最后慎重使用广谱抗生素。

    寻找抗生素的有效替代者。首先能想到的替代者是疫苗,疫苗产生耐药性的风险远远小于抗生素,因为它们的机理不同,疫苗是激活免疫系统,迅速清除某些特定的细菌,抗生素则是不分青红皂白、把细菌统统消灭。如今,免疫学和基因工程正在快速发展中,疫苗有可能在未来取代抗生素。科学家更感兴趣的是先发制人,自主选择甚至制造菌株或物种,替代人体内给人制造麻烦的细菌,这便是细菌替代性疗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细菌的了解越多,也就越能摸清楚与它们相处的正确方式。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后面再与大家分享下历史上瘟疫与人类的故事。

    传送门:从《瘟疫与人》来聊聊传染病和人类的斗争史——黑死病

    讲卫生一直都很重要!不洗澡、随地大小便的欧洲人给了黑死病最大的助攻!

    想看之前的文章,传送门:疫情之下,虽然不能教你治病,但可以聊聊《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应绝对重视,但不应恐惧——《致命伴侣:在细菌世界里求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jn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