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淄博,我个人最初的印记是蒲松龄。当时上小学时,囫囵吞枣似的读过《聊斋志异》,那是我从我大爷家里所能找到的书籍之一。只记得鬼狐传说,以至于对于黑夜无形中产生无限恐惧,特别是1986版电影《画皮》,那时是露天电影,几乎没有几个小孩能正眼观看。在那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孩子们是晚上不敢出门的。因为村里还没有通电,夜幕降临,恐惧随之而来。这是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然,后来了解到《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蒲松龄的生平事迹,童年的恐惧感逐渐消失殆尽。随之也对淄博有了初步认识。
我到东营也十多年啦,淄博是必经之地。尤其是在临淄下高速,总是联想到蒲松龄老先生的。尽管也游览过潭溪山,瞻仰过焦裕禄,却从没有去过蒲松龄故居。直到去年吧,在问政栏目上看到蒲松龄纪故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无人问津,萧条落寞,重点打造的蒲松龄纪念馆门可罗雀,才意识到淄博在这方面确实有些滞后啦。其实惠民的孙子兵法城又何尝不是如此?国内斥巨资打造的如此景区嗨了去啦。只是齐鲁文化,齐字打头,更何况淄博历史悠久,重工业基地,鲁C的位置岂敢小觑。
间或也到过齐鲁石化化建参与过建设,高新区投过标,都是来去匆匆,没有留下太多印象。无端闪过老工业基地的念头。
刚才也说过,大都是路过而已。
有一年春节过后,从老家返回东营,到达博山高速出口四五公里处吧,长途汽车抛锚啦。我们全车男性乘客撅着屁股,硬是把客车拉到高速出口下面,要知道有的是上坡路,真的是不虚此行啊,这与淄博没有关系的。
东营一直没有高铁站,以后应该在国家规划建设中吧,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所以疫情之下,就有人吐槽,东营一直没有疫情,那时因为偏安一隅,交通闭塞,连高铁都没有。其实这样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但东营人出行确实有些不方便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东营已经开通了东营至临淄,东营至青州高铁专线,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不少。
我是在2013年开始到淄博乘坐高铁出差的。可惜在2016年前夕,在淄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自此与淄博无缘。或者去青州,要不然去济南。
事情也很简单,当时是从徐州返回东营。从淄博坐上到东营的中巴后,上车没多久会就浑然入‘睡’。蓦然醒来,无端清醒无比,下意识就去摸随身携带的电脑,其实是装在一个背包里的。电脑不翼而飞,手机无影无踪,外衣应该是用刀片拉开的一个口子,钱包自然也不存在的。我惊跳起来,只看到同行人同情的目光。邻座的师傅提醒钱包在后座下面,幸好只拿走了现金,证件还是留下啦。询问司机师傅,就一句话,自己注意安全,车上贴着警惕扒手的提示,然后以不能影响司机驾驶安全为由拒绝回答任何问题。最后建议报警。
案发地途经敬仲镇派出所,车辆当然不会停留。派出所接警人员有些见怪不怪的态度,只是说这条路线经常性发生盗窃事件,只是当民警上车,一切风平浪静。这是一帮老贼,一直无法抓获,绳之以法。然后做个记录,嘱咐以后出门千万注意。然后永远没有然后啦。
既然是老贼,司机怎么可能不认识?派出所也不可能不掌握情况的。
只是时过境迁好几年啦,这次看到闻名全国的事情,不由得想起来这件事。可惜了电脑里面所有的资料图片。自此再也不到淄博中转,这个自己还是能做得了主的。淄博的周村烧饼也不是那么香酥诱人,琉璃好像也不是多么美轮美奂啦。尽管慢慢地有些释然,不至于总是耿耿于怀。也知道这完全是个人偏见太深。
偶尔还是翻翻《聊斋志异》,毕竟小学初读只是囫囵吞枣。写鬼写人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现在依然体会不到这样的意境。
蒲松龄故居也许会有较大程度的改观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