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

作者: 张政_22d8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20:18 被阅读0次

    一、形成

    水在1℃~99℃之间形态不会发生变化,但到100℃就会气化、沸腾,基于这种认知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形成一种观念:

    既然100℃才能使水沸腾,哪怕少一度水都不会发生变化…

    那这最后一度可是成败的核心,一旦少了这一度,哪怕99℃也和1℃没什么区别。

    长期持有这种思维,我们的大脑会逐渐僵化、眼光会逐渐狭隘。从此渐渐对 关键与否失去直觉,轻重缓急失去分寸。

    二、认知

    这些荒谬的思维往往根植于我们的大脑:

    1.第五块饼是能吃饱的核心,其重要性远超其他四块

    2.最后一度@是沸腾核心,其重要性远超其他99℃

    3.最后一根草是压死骆驼的核心,其重要性远超其他货物

    4.演员是电影核心,其重要性远超其他环节

    5.掌权者是国家核心,国家的生死存亡主要取决于掌握者

    可能最开始我们还能辨认这些思维的误区

    可随着他们的地位越来越高,我们由衷觉得他们格外重要

    表象

    三、剖析

    1.第五块饼

    现象

    吃了四块饼的人,刚吃掉第五块就饱了

    于是吃饼人就格外重视这第五块饼,认为之所以能吃饱全都归功于这第五块饼。甚至想着,早知如此我还吃那四块饼干嘛,直接吃这第五块不就得了

    当然,我们知道这很荒谬:虽然在吃下第五块饼之前还是饿的,但我们之所以能吃掉第五块饼就饱了,可全都是因为我们已经吃过四块饼了

    公式

    吃饱=前四块饼+第五块饼

    第五块饼=吃饱的五分之一


    2.100℃沸腾

    现象

    99℃ 的水,刚升高至100℃  就沸腾了

    于是着眼于现象的人会格外重视这最后一度,认为之所以能沸腾理当归功于这最后一度

    这道题就会容易引起认知误区了,尤其是当我们用看似逻辑的方式推理时:

    你看 即便已经有99℃了,没有这最后一度,还是不会沸腾呀。所以对于水沸腾而言这,最后一度可是至关重要的,可谓是关乎成败的关键所在!

    可真是这样吗?

    如果将沸点看作为吃饼

    要吃饱 我们得吃100块饼,诚然我们只吃99块并不能饱,但我们之所以在吃第100块的时候能饱,不正是因为在这之前吃的那99块饼吗。

    同样的,沸腾不正是前99℃和最后一度共同努力的结果吗?我们有什么理由将最后一度的重要性凌驾于其他99℃之上呢?!

    公式

    沸腾=99℃+1℃

    错误解:

    已知  沸腾=99℃+1℃

    且  沸腾≠99℃

    得出  1℃>99℃

    正解:

    最后一度=沸腾进度的百分之一=99℃的99分之一


    3.压死骆驼的草

    现象:在载着货物的骆驼身上放上了一根草,轰然一下骆驼倒地,被压死了。

    这道题看似容易分辨——在草的重量和骆驼能承受重量已知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不会认为主要是草是压死骆驼的核心,但果真如此吗?若是故事继续往下发展呢?

      骆驼的饲主将货商们以及放稻草者——一个生性顽劣的富二代,一同告上了法庭要求获得赔偿。

    货商们

      痛心疾首,表决自己的货物完全是在骆驼承受的范围内,是属于安全操作。骆驼的死完全是因为富二代恶劣的行为:在已经达到载重负荷的骆驼上胡闹的加上稻草

    导致骆驼不堪重负,因此引发了这场悲剧

    富二代

      讥笑地陈述着:庞大的骆驼被一根稻草压死,你这是是没喂食呢,还是喂了药故意讹人……以及为此事耽误自己时间表示不满

    货商们群起激愤,不仅对饲主表示同情,也描述着自己辛勤经商的不易,这次的事故也对各自造成了不小的亏损,云云…

    如果你是法官,此时你会将事故责任如何分配?

      你是否认为应当将大部分责任判给有能力承担的富二代?如果是,那你请仔细想想了。“因为放上了稻草骆驼才被压死的”这个观念是否仍旧存留于你的脑内?我们明明知道以稻草的重量再虚弱的骆驼也能轻松背负,那怎么会是稻草压死骆驼的呢?骆驼应当是背负的货物+稻草压死的,致死的原因是重量,而稻草的重量显然微不足道。如果没有人规则制止富二代继续放稻草,那分配责任时,即便富二代态度再差也理应是责任最小一方。

    公式:

    骆驼的死因=货物重量+草

    其中区别只是草是最后放上去的

    思维误区:大脑执迷于表象的认定最后一环是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


    4.演员决定了一部电影的好坏

    这个论题显然就很贴近咱们生活了,并且设计的相关因素也不再像以上那么单调了。

    咱们观影过程中总能看到那些情节跌宕起伏,角色们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扣人心弦的大片。与之相反的就是遇到那些演员演技拙劣,让人分分钟出戏的烂片了,在注视着这种角色展开剧情时,所有华丽的特性、宏伟的背景、起伏的剧情都显得浮夸到不堪入目。

      那么真的是演员的表现决定了影片质量吗?

    很多人这时应该会跳出来反对:不对,导演才是左右票房的关键,好的导演用新人都能拍出好片子。差的导演给他再好的演员也拍不出大片。

      好的,那么假设你是导演,你最重视的环节是哪儿呢?咱们认为那肯定是演员了,毕竟观众百分八十看的都是演员嘛。

      这又是肤浅的表象思维在作怪了,抛开这些表象。咱们再次深入分析下电影是什么?百度的解释是:电影是一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表现艺术。那么请注意,听觉与视觉只是表现手法,艺术才是核心。既然是艺术,那么更注重的便是感觉无疑了。选一本你有深刻感受,并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将感受传递给观众的剧本。再选对剧本及角色有感受的演员,背景、配音、特效、镜头…都围绕着感觉走就对了。

    要谨记你拍的不是记录片,是做一门艺术,将深刻的感受传递给观众才是核心。演员是否是明星、特性是否华丽、故事的逻辑性、情节的连贯性……就像演奏者的相貌,只要音乐使人陶醉,只要不惨绝人寰观众都是能接受的。

    硬是要比如的话,就借周董说事儿吧,《不能说的秘密》没演技、没特效、没逻辑、情节不连贯…

    但作为导演兼主角的周董,将他对这剧本的深刻感受 ,硬是通过演员们生涩(面瘫、浮夸)的演技,残缺的剧情片断传递给了我们…

    当然,一个美貌动人、舞动着撩人身姿再唱着悦耳歌声的演奏者,肯定是偶像级别的了

    同样演技精湛、剧情连贯、特效应景、逻辑清晰 让人感受至深,并有所顿悟的电影,票房不低都难

    (挚爱的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

    思考

      掌权者是国家核心,其思维与利益凌驾于所有国民之上否?

      在拆解了表象思维以后,看到这么一个庞大的命题,你是否能自己去剖析问题,分解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得出自己的结论呢?

    那么给出以下一道思考题

    分别在信息高速流通的今天与信息堵塞的 历史

    掌权者的思维、利益是否能凌驾于所有国民之上

    相关因素

    掌权者思维——掌权者利益

    执行者思维——执行者利益

    民众思维——民众利益

    信息、资讯流通——信息、资讯堵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表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pg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