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是个容器,心若不恨,世间便暖。
——作家国永梅
作家克里斯托弗·吉莫曾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受两支箭的攻击:一支是外界射向你的,另一支是自己射向自己的。而真正伤害你最深的,是后者。
当遇到第一支箭的攻击时,你如何对待、怎样选择,往往就决定了你所能达到的层次。
公元1519年,宁王在濠州造反。王阳明奔赴前线,不畏生死,用了仅仅43天时间,就将宁王擒获。
但他这份大功,也招来了朝臣的嫉妒,小人的陷害。在这个危急关头,王阳明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教科书的操作。
他先是找到宦官张永,把宁王交付于他,并把功劳全部让了出去。而后,他就悄悄搬到冷清的寺庙,不再过问朝中之事。
就这样,因为他的不争,朝中的那些人也没再继续对他穷追猛打,他因此得以保全自身。
此后,他告老还乡,建立书院,传播阳明心学,没过多久,他的心学就被发扬光大了起来。
有人评论说,这场教科书级的化险为夷背后,藏着王阳明忍辱负重的处世智慧。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得隐忍不发、适时而动。就像苏轼在《贾谊论》中所写:君子之所取者远,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
在纷争面前,忍是一种胸怀;在伤害面前,忍是一种手段。
当你忍住了当下事,把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你自然就能有更远大的成就。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