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说,最近结婚的真多。一个饭店里,就有四五家结婚的。这个好日子,看来任何人都行,算日子的怕是一个老师教的。
老家亲戚的一些喜宴,我不能参加的都委托老太太出面喝喜酒。偶尔一次,她还很高兴。这一阵子隔不多长时间就来一次,有点烦了。
吐槽婚礼都那样,第一次看还觉得挺好玩,看多了就千篇一律,纯折腾人,干花钱。
当然吐槽最多的是喜宴的饭菜。让老太太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无论是一千一桌,还是两千一桌,就是三千一桌的饭菜,好像都是一样的!并且三千一桌的真没有一千一桌的好吃。这些人都是傻吗?钱多烧的!
老人家现在记得比忘得快,早上刚讨论完,中午会重新讨论这话题,到了晚上肯定还要复习几次。
有一回,我真是闲着无聊,就给俩老太太解释。每桌标准多少,是酒店的档次。饭菜差不多,但是婚礼的豪华程度有区别,是贵在婚礼环境上。至于喜宴的饭菜,大部分是预制菜,所以都差不多。
成功引开话题,没想到我给自己挖了一个更大的坑。
俩老太太立即同仇敌忾,猛攻预制菜。
说什么预制菜不能吃,都是死鱼烂肉。又说什么盐高油大,都是垃圾食品。还说都是过期的,比剩饭菜还脏还差。
我被说的一愣一愣的。问她俩这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么多信息?
消息来源可真丰富。有手机说的,有一起遛弯的老人家们说的,还有吃饭时候亲戚朋友说的。就差亲眼所见了。就是没见也比亲眼所见看得还要清楚。
架不住狂轰乱炸,我只能落荒而逃。
预制菜是个趋势,怎么现在落到如此之境地呢?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如何不挨饿,如何不挨打的历史。这句话忘记是李敖说的还是柏杨说的了。吃不饱,一直是个永恒话题。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中华饮食文化。平时省吃俭用,遇到大事才拿出来积攒了好久的食材,一次消费光。然后继续省吃俭用,积攒着下一次大事的发生。
人类傲居地球,依仗两个大BUG。一个是医学,延长和强化人的寿命和身体;另一个就是烹饪,让人类从单一食物链变成全食物链。
吃不饱时候,只要不饿死就是胜利。那时候能把食材加工后,有利于人类食用消化吸收,就足够了。当食材足够丰富之后,比如就像现在的我们,仅仅吃饱怕是不行了。
好吃吃好、吃得健康、吃得方便,成了目前最主要需求。
烹饪是个技术活。把饭菜煮熟,多数人都会;但是同样的食材,做得精美,怕是很少人能办到。于是馋了,约几个狐朋狗友,下个馆子,成了很多人的间接实现享受美味的主要途径。
然而下馆子有很多限制。先不提消费高,提这个会被人鄙视咱穷。时间,环境,一起用餐的的人都是受限制的。最多的饮食应该和家人在一起享用呀。并且饿了就吃,还能满足每个人口味。比如我家老太太,就喜欢欺负软糯的。
在家做饭炒菜,浪漫一点说是把一份爱留给家人。但是这个浪漫更多时候是无奈,味道不好先不说,真得很浪费时间的。
如果不用很高的门槛,就能轻轻松松做出来全家都可口的饭菜,那一定是件非常浪漫的事。
也许,这就是预制菜的初衷吧。
很可惜,现在的预制菜还在初期发展阶段。由于资本的介入,野蛮而疯狂。有的已经背离初衷。这怕是现在像我家老太太对此深恶痛绝的原因。
这时候,我们不妨等一等,看一看,给预制菜一点点耐心。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培育,还要监管和引导。让预制菜一步步走上正轨。
首先,预制菜必须平价,能够走进家庭,走到老百姓的餐桌。而不是只能在饭店里大食堂里坑蒙拐骗。
其次,预制菜要有充分质量保证。不仅新鲜安全,而且要根据不同人口味和身体需求,提供多种选择的口味品种。
第三,要把预制菜的加工环节和菜农生产环节挂钩。不能再出现菜贱伤农的缺德事了。
第四,让大多数厨师离开饭店,参加各种预制菜的制作。
然后,我想就应该出现我最想的一种画面。每次中午和晚上,不用我亲自洗菜、切菜、淘米、炒菜了。而是俩老太太高高兴兴,做出来一桌子,大家吃得很美,又恰好吃饱吃干净的美味佳肴。
我终于又可以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香甜美味饭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