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地产营销很难
住宅是必需品,没有房子就搞不定丈母娘,就不能结婚;没有房子孩子就没法上学;还有市场的因素,近几年能买上房子就不错了。
可是商业地产就没有市场好的年头,从来没听说客户都不买房子去买商铺和写字楼。
商铺和写字楼不是刚需;另外购买商铺和写字楼的人大都有一部分经济实力,他们的见识比销售人员的水平高很多,很难被说服;
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
营销人都不愿意碰,怕之前卖住宅好的名气给毁掉了。
2、遵义自由港项目分析:
劣势:
2年半的时间,换过9任营销负责人;
A区运营不好;
银行贷款收紧,只能付全款;
营销不足;
优势:
王者级的规划,业态包罗万象,空中动物园,海洋动物馆,奥特莱斯,奢侈品牌店,婚庆主题广场,希尔顿酒店等等;放在全国来看商业格局的设计也是领先10年的;
省级重点项目,打造城市旅游景点;
住宅1000多套售完;
3、为什么不火呢?
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个项目,或者认为就是一个常见的项目;(营销人最擅长的就是信息全覆盖)
不能天天逛超市,周边配套跟不上;(B区的业态更丰富)
超市楼顶未封,冬天太冷;(封上)
4、团队问题
大锅饭,人海战术,销售人员相互抢单,谁跟经理的关系好就可以拿到更多的优惠。售楼处外围全是渠道人员,案场人员根本接不到客户,有些人甚至只拿底薪过日子。这样的队伍是没有战斗力的。
5、分田到户责任制
团队在一个小区域抢单是非常浪费客户的,当一个销售人员进入茶馆,和老板谈的很好,前脚刚走另一个销售人员进去说,从他那里卖更优惠,客户就会犹豫,等一等说不定会更便宜。
把市区的资源肥瘦搭配,以马路为界限;
经理责任制,如果1区的同事上班时间,想要去2区,买个东西必须经2区经理同意。一旦违反,重罚;
售楼处500范围内禁止有渠道人员;
预计明天来访客户多少,留下多少人接客,指标完不成的经理要降级;
为了防止组员故意耍滑干掉经理,只要完不成指标的组,全组会解散分配到其他组,并且也会降级,干最底层的活;
围绕适者生存的法则,按业绩淘汰10%的人;
制定每日的工作计划,正常接待、演练、培训、call客;
标榜3%的人,把最好的资源分配给他们,并且有岗位上升的机会。
全场统一折扣,不再依靠关系;
盯盯办公,微信群随时检查工作完成情况;
教销售人员讲故事,抱着这么好的金山说不出去,不知道怎么说;
对指标要有敬畏之心,有业绩在售楼处可以横着走,没有业绩,情商高,气质佳,后台硬都没有用,严格执行淘汰制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