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谁看谁懂:关于摘要误区的剖析

谁看谁懂:关于摘要误区的剖析

作者: 论文辅导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10:32 被阅读0次

摘要是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文字上,我国一些学术期刊论文的摘要都存在着几大误区。

重复文章题目和标题的信息

有的作者认为将论文的大小标题综合在一起就是论文的摘要,这导致摘要出现了很多套话,理论价值降低,没有实质性内容,可读性差。

像“税收流失的治理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文章从多个方面阐明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和流失原因,并提出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潍坊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31页)这是一篇论文摘要的全部内容,浏览一下文章的标题就可以发现,该摘要只是重复了文章的三个一级标题。

语言缺乏学术化色彩

有的摘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甚至还有口语式的语言。

如“我认为,我提出了……”,使得摘要的语言结构松散。再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407页)这种比喻的表达方式不能够向读者提供任何确切意思。还有如“在国内如火如荼地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49页)像“如火如荼”这种夸张的形容词不适合用在学术论文摘要中。

信息量太少,没有反映文章的创新之处

有的摘要只有一两句话,没有发挥摘要的应有作用。

如“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界线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研究进行梳理和简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38页)通过这一句话的摘要,读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不得而知。

含义模糊

学术论文摘要应该用最简洁、最精练的文字,表达文章的研究内容。但在有的论文摘要中,出现了含义很不确定的句子。

如“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子女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106页)作者究竟想表达父母不再强迫孩子学习,还是孩子不再把父母的知识作为权威?这里表达得含糊不清。

对自己的文章评价过高

摘要一般不应该对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评价,但是,有的作者在摘要中过高地自我评价,出现了像“本文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作者提出的理论新颖,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等这样的评语。

例如,“……对艺术背后文学制度的思考,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与文艺批评具有先锋性的意义。”(《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25页)该摘要中对文章的评价“具有先锋性的意义”缺乏客观性。

重复某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

 因为许多学术刊物的读者可以称之为同行专家,所以,摘要就不必介绍众所周知的背景知识。

- “时代在进步,认识亦随时代而发展。人类自其诞生至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48页)在一共4行多的摘要中,竟然有将近2行的文字和文章内容没有什么关系。

- “近几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年年增加。虽然有利于政府吸纳优质人才,提高依法行政效能,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71页)在我国,公务员报考人数急剧增加是一种人所共知的社会现象,所以,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可以不出现在论文摘要中。

描述文章的背景知识

有的摘要描述当前某个问题的研究现状,甚至把论文的引言或者前言写入摘要。

“价格与价值是一个多年争论的课题。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代名词,而他人则认为是`效用价值论'、`供求论'以及`自然资源论'的概念等等,笔者认为:价值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总和看法,是评价客观事物的内核。”(《潍坊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21页)这是一篇文章摘要的全部内容,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介绍价值和价格的研究现状,而作者的观点只用了一句话。

描述文章的写作过程

为了赢得审稿人、编辑、读者的同情,有的作者在摘要中描述文章的写作过程,强调自己写作的艰辛,忽视了对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介绍。

“……本文历时几个月艰辛收集的四川省及国内外经济发展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大量历史数据,对作同类研究的组织和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资源科学》,2006年第5期,第120页)“本文历时几个月艰辛收集的四川省及国内外经济发展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大量历史数据”是对作者写作过程的描述,和文章的新观点、新方法没有什么关系。

谦辞

出于谦虚心理,有的作者在摘要中使用了一些不必要的谦辞,出现了如“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对某个问题的一点尝试”等没有丝毫信息价值的词汇。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把农村医疗保障落到实处,笔者作粗浅的探讨。”(《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100页)学术论文的摘要应该充分反映其创新之处,“粗浅的探讨”不足以体现文章的学术价值,更不利于吸引读者。

相关文章

  • 谁看谁懂:关于摘要误区的剖析

    摘要是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文字上,我国一些学术期刊论文的摘要都存在着几大误区。 ...

  • 雾里看花看谁比谁虚假 肆无忌惮看谁比谁得宠 情不自禁看谁比谁偏爱 踽踽独行看谁比谁落寞 一别两宽看谁比谁潇洒 人生...

  • 我是谁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开篇就是这个问题“我是谁?”文章引领我逐步的去剖析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读完亦是非懂亦懂,...

  • 读故事的人是故事 写故事的人是伤感

    读故事、懂故事。 写故事、写故事、写故事! 你看着你,想起自己。 你看着他,想起他。 你看谁,那你想谁。 当你不看...

  • 别再让“谁谁家那小谁”扰乱了你的节奏

    小时候我们听着这样的句子:“你看谁谁家那小谁,又考了100分”、“你看谁谁家那小谁,多会说话”、“你看谁谁家那小谁...

  • 投资的误区摘要

    今天读了一篇吴军硅谷来信,讲投资中的误区,让我这个外行者有了一些基本常识,知道了一些坑,让我在以后学习投资时,可以...

  • 看谁熬过谁

    昨晚吃完饭刚到家,外面就下起来狂风暴雨,真的好幸运。 圆满成功的帮两个朋友的事情处理好。 我现在已经练成忍气功了。...

  • 看谁治谁?

    我这个人非常懒 今年我哥从部队退伍回来 他有严重的强迫症 还有轻微的洁癖 因为我们家 房子比较小 所以我们俩兄弟 ...

  • 我也属高冷系的,冷我,看谁冷得过谁,看谁冷的更厉害,哈哈。

  • 你在看谁? 谁在看你? 你是谁? 谁是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看谁懂:关于摘要误区的剖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vl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