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逍遥游》我被“逍遥”二字深深地吸引住了,原本以为“逍遥”比“游”更重要。遗憾的是,初读这篇文章,将重心放在“逍遥“上导致对全文理解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再次重温它,让我明白了”逍遥“即为”游心”,“游世“,”游于自我“。这是一种洒脱得追求自由的人生观,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它既体现了追求生动有趣灵魂的逍遥,又包含了最求精神的”逍遥“,也包含了与天地融为一体的逍遥的最高境界。
重读《逍遥游》,让我感到了其精神境界的逍遥。“高山流水”,为何知音难觅?还有《陈涉世家》中那句经典名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些疑问在庄子的《逍遥游》中便有解答。庄子通过蜩与学鸠以及斥晏对大鹏鸟那种勇于追求自由,勇于超越自我的这种远大理想的不理解。这是因为价值观不同,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的不同而导致的。因此庄子用”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三月聚粮“。庄子用睿智的思想反驳了能”抟扶摇而上千里“的大鹏鸟的这种格物致知,又岂是”之二虫又何知呢“?庄子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只有价值观相同的,志同道合的人才能互相解彼此的志向和追求。人生在世我们所心心念念,所追求的知己和人,无非就是一个字“懂”。
重读《逍遥游》让我明白了思想的逍遥,勇于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式。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才能达到思想的逍遥。世人皆叹“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但却不知“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天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导致人们目光短浅,思想受限的原因其实和蜩与学鸠斥晏斥笑大鹏鸟事一样的道理。他们永远拘泥与自己所认为的世界里。犹如井底之蛙,看到的世界也只有自己的哪一方天地那么大,不愿意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式,才会出现这种思维的偏差。只有我们真正客服了这种思维的局限,才能真正达到思想得乐逍遥。
重读《逍遥游》让我明白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与自人融为一体,追求天地境界的乐逍遥。在庄子看来,“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郡”的圣人岁德行兼备,但这种才德并未超凡脱俗,超越自我。而宋犹子“举世喻之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他虽然能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在我们看来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但庄子认为”斯已矣“,宋犹子依然犹未达到的境界。列子虽能御风而行,凛然善也”但他仍然对外物犹所待。因此,庄子认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逍遥在于:至人物及,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人生的逍遥莫不于如此。能够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顺应自然;达到忘我无我的精神境界;以及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才能达到真正的乐逍遥。这便是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遗留给我们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时至今日人们还常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从中即可以看出庄子思想对我们后世的影响之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