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周校长:
展信佳!
为了回这封信,我又把您写得有关于班级纪律的文章,通通拜读了一遍。您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了很多行之有效,让学生安静守纪律的小妙招。我最近看到一位名班主任赖联群老师谈闹哄哄的班级怎么整治,又是一个不同的角度。
闹哄哄的教室,令人心烦意乱,不想进去上课。现象的背后,是个别学生品质低劣,更是生命的蓬勃与宣泄,孩子希望用这种激烈的方式让周围的人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是学生被接纳被肯定的心理需求。想要安静的教室环境,下面的几个角度值得老师们思考
作为班主任,不妨先花时间梳理。在闹腾的教室里,你最不能接受学生的哪些行为?是哪几个学生特别闹腾?闹腾的时间是哪种类型的课?在哪些地方最闹腾?针对解决闹腾的关键问题,突破重点,集中火力,解决最想要解决的问题
个别击破。找到事件的重要人物和容易闹腾时间,各个击破。和重要人物谈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你的感受怎么样?觉得这样做合适吗?如果重新再来一次,你还会这样做吗?和重要人物的交谈,表达自己的关注,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闹腾的头号分子,甚至邀请他参与班级管理,有了责任担当,给他机会体验成就感,提升自尊水平。老师还要常常出现在容易闹腾的时间,寻找问题的原因,是学生问题、场地问题还是教师自身问题。捕捉一些闹腾瞬间,为后期的集体教育探讨做准备。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提出,想要达到教育效果,需要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并举。体验式班会课是集体教育很好的一个出口。在班会课上,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行为和最反感的行为,聊聊自己在集体中的影响力,鼓励孩子做一个正能量,做一个让别人让集体因自己的存在而幸福的人。其次,和孩子们做一些约定,明确哪些地点和哪些时间是可以闹腾宣泄的,哪些是不可以的。比如教室,是阅读写作业上课的地方,不能随意讲话。但下课去了操场,就可以自由跑一跑,喊一喊。但如果是在操场上体育课,也得听从指挥。有时学生做不到做不好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不妥,老师的提前告知做一些约定,可以避免一些麻烦。
最后要做的就是持续关注,及时进利行奖惩。奖励按照约定做到的孩子,尽量以精神奖励为主。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大部分学生安静下来了。但总还有那么几个会犯事,这也好,都能成为教育契机,提醒我们持续关注这事,因为教育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事情。
周校的第一个原则,赖老师的从个体到集体的解决方案,都成为我们班主任的借鉴。想要管好自己的班,还得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学习和问题相处,和问题和解,带着问题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就是老师最好的样子。
祝身体健康,工作愉悦!
您的同行者:潘丰洁
2021.12.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