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子路曾说:“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路认为做学问不必非要读书,可是不读书,又谈何做学问呢?就算不做学问这么高深,不输入哪里来的输出呢?
毕竟像那几位宗教高人,靠冥想就能悟透世界的本质并传承下去的人毕竟是少数。可是读书不应该是以数量取胜,读通一部书,这才是我们读书之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如何读好书》中说:读书,若不是读死书的话,即是追求真实学问的工作,所谓真实学问即是活的真理,真的知识。而真理或知识即是对于实在或真实事物的理智的了解,思想的把握。
说粗浅一点,人是能读书著书的动物。故读书是划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界限。读现代的书即所以与同时的人作精神上的沟通交谈。读古人的书即所以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即可以享受或吸取学问思想家多年的心血的结晶。所以读书实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要想不放弃此种神圣权利,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我们惟有努力读书。读书如登高山,非有勇气,绝不能登至山顶,接近云霄;读书如撑船上滩,不可一刻松懈;读书如临战场,不能战胜书籍,利用书籍,即会为书籍所役使,做书本的奴隶。
打仗失败只是武力的失败;而读书失败,就是精神的失败。朱子说读书须“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最足以表示这种如临战阵的读书精神,且足以做我们读书的指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