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修订版)
简·尼尔森
48个想法
译者的话 我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
>> 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
>> 《正面管教》最触动我的地方,是它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序言及致谢
>> 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们在操纵父母方面是多么巧于心计。
>>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
>>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
>> 如果什么东西对我有用,那就值得与其他人分享。
引言 (第三次修订版)
>> 如果大人或孩子不理解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解决问题可能就不会很有效。
>> 有时候,我们必须停止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首先修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 这种修复中包括的鼓励往往能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动机,而无需再直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1章 正面的方法
>> 妈妈给了乔尼一个有限制的选择
>> 当一个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操纵策略不起作用之后,他可能会再次试探——只是为了确认一下是否真的不管用了。
>> 当乔尼发脾气时,妈妈可以用“冷静期”方法(后面有详细解释),走到另一间屋里去,直到双方感觉好起来。
>> 没有了观众,发脾气也就没那么好玩儿了。
>> 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足够大,可以参与问题的解决,两人可以一起为问题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只需要其感觉好起来,或者转移一下注意力,往往就足以改变孩子的行为了。
>> 惩罚的长期效果是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我们:
>> 愤恨(Resentment)
>> 报复(Revenge)
>> 反叛(Rebellion)
>> 退缩(Retreat)
>> 一个孩子可能在潜意识中认定“我是一个坏孩子”,并会继续扮演“坏”的角色;而另一个也认定自己“坏”的孩子则可能会变成一个讨好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以此来求得他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的爱。
>>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想想你
>> 自己上一次被羞辱或被不公正对待时的感觉吧。你当时有合作的意愿了吗?想要表现得更好了吗?
>> 基于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这种感觉和潜意识中的决定,孩子们不可能形成积极的人
>> 格。
>> 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
>> 当大人用过度控制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时,孩子们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
>> 责。父母和老师们最常使用的过度控制方式就是奖励和惩罚。
>> 在这种方式下,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以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那么,当大人不在场时又会怎样呢?孩子们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第一条标准——和善与坚定并行——是正面管教的基石。
>> 我们假设孩子跟你顶嘴。“和善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
>> 在生气的时候,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其选择只有“战”(争夺权力)或者是
>> “逃”(后撤,并且无法沟通)。我们不可能用“原始脑”作出理性的思考。
>> 在制订和实施限制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 当孩子们有机会自己选择时,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 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
>> 要避免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么办。你最好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孩子尤其如此。
>> 受到惩罚的孩子不可能会想:“噢,谢谢你,这对我太有帮助了。我几乎都等不及让你帮我解决所有问题了。”相反,他们想的是反叛(只要逮到机会),或者以严重地丧失自我为代价而屈从。
第2章 几个基本概念
>>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详见第7章),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 大人应该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通过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他们就能够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
>>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 问孩子该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 问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方法之一
>>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 虽然孩子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密码信息,但当你处理她的隐含想法,而不是仅仅针对其不良行为作出反应时,孩子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
点评
认为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