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纾涵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菊花》 唐·李商隐

昨日的《采菊花艺荟,东盟会员情》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师父娓娓道来的诗词歌赋、典故和花艺的传统文化还仿佛在耳畔,如余音绕梁!
立冬节气前脚刚走,小雪节气娉婷而来。在小雪节气的第二天,我们有幸在师父的带领下,感受了一堂中华花艺的课程。
从四季到节气,从诗词歌赋到文人墨客,从花艺知识到动手实操,我们在短短的三十分钟插花环节里,收获满满,大家不约而同的响起阵阵掌声!
四季风光别样美
春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映红了彩云。
夏最美的是夜晚。明亮的月儿,萤火虫在漆黑的夜里翩翩飞舞,这景色着实让人着迷。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和虫鸣听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的是早晨。就在那遍地白霜的早晨,手捧热乎乎的暖宝宝,穿过公园里的长廊,那心情和这寒冷的清晨是多么的和谐。
我所描绘的四季之美,只是眼睛看到的美,而师父分享的是韵味之美。
师父分享说:“春,蠢也;冬,终也”,我查资料进一步了解到陈希龄在《恪遵宪度》中有记载道:“立春:立,春见也。九十日之气,往者过而来者续,故谓之立。立夏立秋立冬皆同。阳气动物,於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动运也。”
立春,就是春天开始了。从立春开始的九十天是春天,冬天过去了,春天接着来到,所以叫“立”, 这时阳气回升,万物感应而动,这个时候就是春,春就是蠢,蠢不是愚蠢的意思。
再说到立冬,“立,建始也;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对立冬的解释,我很喜欢,“终也”,取“东”的谐音,并不是终结,只是万物的收藏。收藏,不仅指的是秋天收获的粮食,也更代表劳动人民在劳动懂得到的经验、智慧,从中学到的知识,在寒冷的冬天慢慢消化掉学到的东西,来年秋天收获时,势必会有帮助。
小雪三候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的第20个节气,开始于每年的11月22日或者23日。
节气中的小雪是一个气候概念,而非天气预报里的小雪,小雪节气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表示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北方地区有很大可能会迎来第一场雪,这场雪往往很小,而且因为地面温度不够低,雪量有限,雪花落到地面非常容易融化,不会形成明显的积雪,所以古人就把这个节气叫作“小雪”。
我国古人把每个节气都分为三候,每一候是五天,也会有对应的一句话,来提示人们如何分辨节气的气候特征。比如小雪节气的三候分别是:一候虹藏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古人也爱花
自古以来,都有借物喻人,以人喻物的写作手法。
屈原赏兰

比如大家都知道,每年的端午节要吃粽子,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但却少有人知道他有个外号叫「香草美人」,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对花草怀有真挚情感。大量的鲜花香草交织在屈原作品的字里行间。他提到的花草有兰花、木兰、秋菊等等。屈原经常用鲜花香草来象征品格的高尚和坚贞,这些花草他信手拈来,成为他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的载体。由于屈原在辞赋中经常以兰蕙等香草自况,在《离骚》、《九歌》等篇章中多次吟诵兰花,赞美兰花,古人尊奉他为兰花花神。
孔子咏兰
同样喜欢兰花的还有孔子,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孔子家语》中节录了孔子一段话:“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是孔子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于是派兵包围了子,“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这时子路说:“我听说,做好事的老天报之以福,作恶的老天报之以祸。现在你老师积德怀义,而且身体力行很长时间,为什么要困穷到这样啊?”于是孔子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贤德之人最后遭到不幸的事,说明“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又举了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来论证“君子不为穷困而改节”这一观点。

由此可见孔子和屈原都喜爱兰花,孔子爱兰花,说兰有“王者之香”。孔子又用兰花比喻美德,说:“同心之言,其嗅如兰。”孔子的花道是“见花赏花,无花则自赏”。屈原的花道是“一人赏万花,花人共芬芳”。然而趣味不同,但都是大艺术家。
唐人爱牡丹

“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唐人喜牡丹,除香嫩美艳外,最重要的可能与当时一般人求富贵的心理有关,视牡丹为富贵的像征,更由于自高宗太宗以下各级官吏服色是紫绯(赤.朱.红)色,因此长安少年争赏新开红紫牡丹,象征着将来可做穿紫袍红袍的高官,以上这些心理支配,所以牡丹能给唐人带来无限兴奋和精神上的调剂,因此造成'自李唐以來,世人甚爱牡丹'的现像。
古人赠柳

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说道这儿,似乎明白了灞桥为何柳树如林。
中华花艺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中华插花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师父为我们讲解到,中华花艺中的基本花型中有“三主枝”,这三主枝构成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型,从而形成 个立体的花型架构。
这三主枝分别称为“主枝”、“客枝”、“使枝”。
下面我就分别做简单的总结。
主枝:简称“主”,象征着君王、领袖、父亲,一个国家中的君王,一个集体中的领袖,一个家庭中的父亲是不是都是很权威稳重的呢?所以,“主”就是花艺作品里的重心,“主”一般都用比较大朵的、形色都比较美的花。这个“主” 要面朝南面(皇帝在皇宫里都是面朝南而坐的)也就是要把主花最好看的或是你最想表达的一面朝向观众。
客枝:简称“客”,象征佐相、上宾。客枝是主枝的友枝,起到扶持主枝的作用,不是重点但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使枝:简称“使”,象征大将军、兵士、奴仆、使者等。

花艺中三大主枝的比例一般为使枝:客枝:主枝=7:5:3。
那么这个7、5、3是怎么确定的呢?每种花器不同,这里介绍盘花的比例量法。
从此比例中,不难看出使枝是作品中最长的一枝、活动范围大。你想啊,打仗时不都是当兵的冲在最前面,皇帝坐镇在皇宫里的? 有没有感觉得非常有意思?师父说:“其实中华花艺就是咱中国文化的缩影,几而包含了世间万物、 大地乾坤,只要我们去了解,就会有无限的乐趣。”而且传统文化也是大道相通。
那除了使枝,客枝,主枝之外,还有从枝和基盘,有“从枝”,从枝长短不一,起到弥补主枝不足、丰富作品的作用,既然是从枝,就不能喧宾夺主哦!

中华花艺不同于家庭插花,它是讲究方位的。方位的知识点,我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和感悟。

活动快要结束时,师父说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片看来并不起眼的绿叶一个花蕾,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是创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产生共鸣,那么这件作品也就失击了观赏价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天》开创了以桃花喻美人的先河,花品更成了文人笔下人格、德行的象征,如梅之高洁傲寒、兰之幽芳素雅、菊之恬淡野逸。与花艺结缘始于香蜜会花艺沙龙的契机,这一次又幸得中华花艺基金会会员我师父刘焕老师的悉心指点,将我接引到中华花艺的清雅之境,其间别有洞天,妙不可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