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欧阳小兰讲师14期分享558天20220919来72观23咨55
建构第2篇第5天读书:
一、备注:
1、咨询不同于闲聊或教诲,而是有方向和意图。
2、咨询期待的方向:来访者的不当行为+犯错行为 有所改善
二、当事人犯错有什么意义?如何改善?
1、犯错之际,正是成长的好时机。
1)当事人犯错,会让关心当事人的人倍感头疼+挫折。当事人问题层出不穷时,会对当事人:生气指责+追求责任+道德劝说。当事人会是什么反应?改了吗?会怎么样?反感+反弹。关心当事人的人会怎么样?当事人不可教+不听话+枉费心思+放弃当事人。
2)当事人何时最愿意改变 或 最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呢?答案是:往往是当事人 “ 出事” 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青少年自我在发展中,自我认识在形成中,往往会错误评估自己或现实所致(认为偷盗不会被抓到)产生一些逾矩行为,所以,当青少年发生问题时,往往是慌张+不知所措+看起来一副不为所动的表情,但是,他们在出现事情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最容易受教+最容易反省自己+最有意愿改变的时候。咨询师或父母抓住当事人犯错的时机,提供支持+引导=当事人心存感激+愿意学习成长。
3)父母从正向的眼光来看待当事人,当事人会出事、犯错===表示有不足+需要学习。
例如:偷窃的青少年,需要学习:人我的界限+金钱的使用+欲望的控制。
会打人的当事人,需要学习:怎么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沟通+如何协商的方法。
刚出社会紧张不敢上班的年轻人,需要学习:认识自己+认识职场环境+认识现实世界+压力的调适+承受生命的不确定性。
谈恋爱而情绪波动的当事人,需要学习:认识什么是爱情+评估自己承担爱情的精力+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工作感情之间平衡的能力。
2、引导正向所欲行为,而非停止不当行为。
1)当事人犯错时,周围人可能提醒不要再做不当行为,当事人一定知道怎么改了吗?就不会再犯了吗?不见得。怎么办?怎么增加改进的可能性?
把不要做什么 改为 要做什么。
假如告诉当事人不要做什么,会导致:当事人不知所措+只是停止做不要做的动作+不见得会做出别人想要他做的行为。
比如:老师不只是告诉学生上课不要吵,而是告诉学生上课怎么专心听讲:眼睛看着老师+认真记笔记+好好坐在座位上+学生之前认真听讲的例外表现====学生就知道认真听讲是什么样子+达到老师想要的行为
2)咨询师或家长引导 当事人 或孩子思考:希望他表现什么行为+未来美好的愿景是什么。方法:用假设问句:
如果可能,你会希望事情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你会看到什么,就知道你的目的已达到了?
你的老师看到你有什么行为,就不会再把你送到训导处了?
3)当事人在抱怨时,不等于他说明了他要的目标。、
比如:一位老太太抱怨一直在跟先生吵架,吵了很多年,我不想再这么吵了。
咨询师可以问老太太咨询的目标是什么?
假如老太太说:不要再吵了。
咨询师:你希望你们2个不要再吵了,那你希望你们2个的互动方式是什么样子?
这句话有很多可能:离婚、分居、恩爱沟通、进水不犯河水。
老太太:恩爱沟通
咨询师:你是怎么看恩爱沟通的,双方具体的表现是什么代表是恩爱沟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