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相处舒服,才最幸福
当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两人都喜欢读书和藏书,每次饭后喝茶,李清照就拉上赵明诚,用猜典故在书中的位置来决定喝茶的顺序。
李清照因为从小记忆力过人,总是先猜到,然后得意的在丈夫面前喝茶,而气不过的赵明诚就讲笑话给她听,让她也笑得喝不下去。
两个人就这样乐在其中,舒舒服服的生活在一起。
一段爱情里,最好的体验就是舒服。两个人三观相合,有话聊,沉默也挺好,崇拜但不自卑,把所有细碎的疑虑,都放进一起走的路里。
有这样一句话:婚姻如同穿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
婚姻就像一双鞋,最重要的是合不合脚,漂亮的穿着不一定舒服,但合适的鞋子就不一样。切莫只贪图鞋的华贵,而委屈了自己的脚。
找一个能包容你的人,他可能没有漂亮的外表,但能包容你,任你蹬、任你踹,你自然会觉得舒服,感到幸福。
好的婚姻,就是寻一个相处舒服的人共度时光,让彼此都成为更好的人。
“和相处舒服的人一起,才能最幸福”

02
相处舒服,频率相同
徐志摩在《认识你真好》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真正的魅力,不是你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对方认识你多年后,仍喜欢和你在一起。
也不是你瞬间吸引了对方的目光;而是对方熟悉你以后,依然欣赏你。
更不是初次见面后,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而是历尽沧桑后,由衷倾诉说:认识你真好!
认识你真好,虽然你不在我身边,却一直在心间。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起初相谈甚欢,相见恨晚,最后关系却慢慢变淡,能一直联系的已寥寥无几。
所有关系的变淡,说到底是因为频率不同。
《易经》上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意思是: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同频的人才会久处不厌。
所谓频率相同,不过是朋友之间的理解和懂得;夫妻之间的欣赏与包容……
频率相同的人,懂得倾听,而不是争辩。
频率相同的人,懂得你的言外之意,理解你的山河万里,尊重你的与我不同。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品一杯好茶,越到后面越觉得唇齿留香,身心舒畅,不管多少年过去,都不会对彼此感到厌烦,相处起来依旧十分舒服自在。
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种孤独》里说:
“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
人生很贵,请把时间留给相处舒服的人。
03
相处舒服,亲而有间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
与某人的关系越亲密,越容易经常与其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与初次见面者交往容易。
家庭成员、情侣之间常常相互埋怨,原因何在?
这其实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也叫心理距离效应)来解释。
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
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这是个很古老的故事了,其中的寓意是告诫我们:
人与人之间其实就像是相互取暖的刺猬,相处之时要学会保持距离,只有适当的距离才会使人愉悦。
就像老话的“距离产生美”。保持距离感,设置的是物理距离或心理距离,而不是感情距离。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交往的至高境界:亲而有间,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03
相处舒服,无言也暖
心若相知,无言也默契。
年龄越大越觉得,与人在一起聊得天花乱坠不如与一知己静静地呆着。
你们很默契,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不需要绞尽脑汁地找话题、思考说什么话能让气氛不尴尬。
真正的朋友不贬低你为之骄傲的,不阻止你真正喜欢的,也不攻击你与生俱来的。
甚至连偶尔的沉默都恰到好处,你懂我的欲言又止,我懂你的言外之意。
历世事艰难之后,才明白人生有太多事难以向外人道也。
比起表达,更明白倾听的重要。
作家苏芩曾说过:
“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何为舒服?
是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惺惺相惜;
是管仲和鲍叔牙“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的彼此信任;
更是管宁和华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快刀斩乱麻……
常言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辈子,一定要找一个让你舒服的人相处。因为活着已经很累了,不要再委屈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