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朋友,大家一般会想起某些人来,而我的朋友,是陪伴了我十八年的书。小时候的我,比较文静,性格偏内向,几乎没什么朋友,于是,书,顺势走进了我的生活,自此,我沦陷了。
儿时,孩子们玩耍正当头,然而我却落单了,失落之时偶然遇见了集无声文字于一体而又充满魔力的书,当时我喜出望外,完全被吸引住了,便对它爱不释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心想,这是上天单独对我的馈赠吗?我非常珍惜这份偶然的遇见,后来,书成了我儿时的小伙伴兼好朋友,因为当没有人陪我玩耍时,是它始终在我身边,陪伴着我,不离不弃。
渐渐地,我开始读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也多了两三个兴趣相投的玩伴,这仍然阻止不了我对读书的热爱,还记得上地理课的日子,提不起兴趣的我总是偷偷的在课桌抽屉里藏好几本课外书,像什么《意林》、《读者》以及令不少纯真少女们情窦初开的言情小说,也都让我无法抗拒,这边随时提防着老师,那边又想尽情地临幸它们,那种感觉既刺激又紧张,痛快极了!
到了高中,课程逐渐繁重起来,身边的同学都在争先恐后的埋头苦读,这也止不住我对于读书的热情,我对自己很了解,自己是属于那种不太灵活的女生,不像别人一点就通,但我知道笨鸟先飞,然而用力飞了两次才到达了终点,因此时间对于我来说特别奢侈,作为学生,我把本职工作做好之余,会适当的抽出时间进行阅读,哪怕只有一小会儿功夫,我也很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这期间阅读涉及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短篇散文;到了高三后期,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个个斗志昂扬,为了高考,拼搏、奋斗,而我也不例外,完全就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教室墙上、黑板上、校园的广播里无处看不到、无处听不到那些励志的文字及歌曲,在这种氛围下,我随机把老师讲历年高考作文的课堂仅有的几十分钟用来翻翻课外书,借口当做是寻找素材,丰富作文内容,现在想起来,自己也蛮聪明的。
如今刚刚大学毕业的我,非常庆幸自己能上大学,而不是其他人口中的被大学上了。在大学里,除了教室,就数图书馆我呆的时间最长,图书馆是一所大学里的心脏,藏书丰富,应有尽有,对于我这种渴求读书的人来说,无疑是最珍贵的,在那里,我几乎度过了大学四年里多半周末,闲暇时光,随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任何读本,坐在靠窗的位置,沐浴在温情的暖阳里,安静地阅读,尽情地享受,丝毫没有压力,没有约束,没有嘈杂。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心境也趋向成熟。现在,无论是什么书,只要被我发现了,我都会拿起它来阅读个究竟,若读后再也提不起兴趣,才会遗憾放下,随之接着再读另一本。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再到大学,读过各类书籍的数量已经模糊了,无论是宫崎骏的漫画、郭敬明的小说,还是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我总能小心翼翼的捧起它们,如同捧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宁静。
读书的目的,或许是为了消磨时光,填补寂寞,或许是为了陶冶情操,升华自身,又或许是寻找心灵的寄托,情感的共鸣,我想无论是哪种意愿,最终受益的都是自己,只是各人价值观主导的想法不同罢了,无论如何,我都爱书,爱看书,爱读书,这个习惯早已根植于我的身体,注入我的灵魂。
书,是无声的语言,是黑暗的明灯,是人类忠诚的朋友,感谢书的相伴,我的生活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