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商学院 | 行为经济学:过度自信

商学院 | 行为经济学:过度自信

作者: 胡爸爸的通识课 | 来源:发表于2020-12-13 09:47 被阅读0次

开始本节内容之前,请你先回答一个问题:评估一下,在你所在的集体中,你的能力处于哪个档位(以百分比来估算,如前10%或后10%)。

文章的标题和配图可能已经让你意识到题目的含义了,你是否真正客观的评估了自己的能力?在针对很多集体的测试中,差不多有80%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排在前20%。当然,这在逻辑上看就是不可能的。

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很少有人能克服这一心理,因为这是进化埋藏在我们DNA中的基因。可以想象,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面对险恶的环境,激烈的生存竞争,缺乏乐观自信的精神真的是很难支撑下去啊,所以“过度自信”这一心理因素就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了。

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过度自信有时会带给我们风险。金融学界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论文。1999年,加州大学的Terrance Odean教授找到了一套数据,里面包括了1990年到1995年,美国6万多个股票账户的真实交易记录。他对这套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现象。

Odean教授把开账户的投资者按照交易频繁的程度分组,结果发现,那些交易频繁的投资者,比市场平均收益差不多低了整整30%,这个趋势特别地显著,交易得越频繁,亏损得越多。什么人容易频繁交易呢,一般是对自己特别有信心的人,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够准确地预判。有意思的来了,数据表明,男性普遍比女性更喜欢交易,平均下来他们交易的频率是女性的1.5倍,男性总是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

把男女投资者继续分成已婚和未婚的话,会发现单身的男性亏损最厉害,这就告诉我们,单身男性其实是最过度自信的一群人。

Odean教授还另外分析了一组账户,这组账户是只针对已婚的人群的,而且是要求必须经过配偶的允许才能够进行交易。结果发现,那些需要妻子许可才能够交易的男性的表现,比单身男性要好得太多。而那些需要丈夫许可才进行交易的女性,表现比单身女性要差。所以说,过度自信的男性,不但是糟糕的交易者,还是非常糟糕的影响因素。很显然,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男性在整体上呈现出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特征。

那单身男性就别投资了?当然不至于,上面说的亏损是频繁交易造成的,所以首先要做的是管住自己的手。

股票投资我也是个外行,上面这个例子只是拿来解释“过度自信”这个行为经济学的有趣发现。看完这个例子,我决定今后炒股票一定先经过宝妈的许可。

那么如何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借鉴“过度自信”这个心理因素呢?我觉得适度的自信我们还是要坚持的,没有自信就可能失去一些很好的机会。关键问题在于“过度”,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倾向于采信支持自己判断的信息,而忽略和自己判断不一致的信息。

这是我们克服“过度自信”的一个切入点,那就是刻意的要求自己关注多方面的信息,尤其面对重要、复杂的决定时,一定要多方收集相关信息,多征求他人的意见,尤其对于那些和自己直觉判断不一样的信息和意见,要格外重视。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决定,将会是更加客观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学院 | 行为经济学:过度自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pu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