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得,不断成长,丰盈生命,不负时光!
今天悠然阅读的是元好问的一首写玉簪花的词:
花中闲远风流。一枝秋。只枉十分清瘦不禁愁。人欲去。花无语。更迟留。记得玉人遗下玉搔头。
金时文学家元好问的这首《古鸟夜啼·玉簪》,写的是秋风中自开的一枝玉簪花。这支玉簪花在风中飘零,便知道夏天已经过去,寒秋已经冒冒失失来临。
花儿细细的、无力地垂在枝上,那清瘦而弱不禁风的样子,让人担心会被风雨一下吹落了,好像人到了别离的时候,连这花儿都难过得说不出话——萧条清秋味,总是离别天。
对于元好问,喜欢诗词的人都不陌生,特别是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只教生死相许”。这个句子就出自于元好问的《雁丘辞·摸鱼儿》: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
来访雁丘处。
作者在小序中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亦有雁丘词。”
大雁殉情而死的事,强烈地震撼了元好问的心灵。世上总有多情种,世上也总有痴心人。
有时候喜欢一个人,一句诗,一首歌,不见得是因为人有多好,诗有多美,歌有多动听,而是能让你不由得被吸引并且会感同身受的认同,只因为你心里有相似的却不为人知的惦记和念想。
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灭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征伐四方而灭掉金。
再这样的大战乱大动荡的慌乱年月里,元好问经历了颠沛流离逃难的痛苦生活,在词作中赋予玉簪花幽婉惆怅,繁华荒凉的气息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