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事件已经在网上发酵了几天了。看了一些文章,有批判道德沦丧的;有维护公民权益的;也有冷眼旁观抵制网络暴力的。但绝大多数文章和评论的矛头都志向了这件事的重要人物——刘鑫。正如当初的王宝强离婚事件,我在互联网又一次结结实实地感受到了“众口铄金”。
江歌道德上的批判无需复言,张佳伟在文章中的评价非常中肯也十分认同,他的愤怒从他的文章中流露无遗,评价刘鑫就是个"自私凉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当今社会这样的人虽然不多,可一旦被公众知晓,足以让全中国恶心一个月,就如刚刚提到的在王宝强离婚事件中的马蓉,或如在反腐风口浪尖时的知名的前央视主持芮成钢,又或如类似于影视作品《人名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们”。
我毫不怀疑靠网络中舆论的批判、语言的暴力能让这些"自私凉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过得生不如死。然而这更多地只能是"头疼医头"。提升全民族的素养,使每一个人具有善良、仁义的品质,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灵万物的不忍和对周遭每一个人的顾念,是我们这代人亟待考虑的。
红楼梦中写到一事:夏日的午后,众人都在午休,丫鬟金钏正在给午睡的王夫人捶腿。正值青春期的宝玉过来和年纪相仿金钏聊天。结果聊天的内容有些出格,被装睡的王夫人听到。王夫人就以行为不点,勾引宝玉为由把金钏撵了出去。
宝玉和金钏那是个"礼教杀人"的时代,丫鬟一旦被大户人家"撵出去",就会被认为是有“污点”且一生都无法洗去。结局可想而知,金钏羞愤投井自杀。
宝玉虽然在事发时因怕责备而溜走,但却因此悔恨不已,即使被父亲毒打后卧病在床时还在想着去安慰前来照顾他的金钏的妹妹玉钏。
这和江歌被杀事件中的刘鑫有着某种相似。金钏的自杀是因宝玉而起,但宝玉并没有直接的责任。同样江歌的被残杀,刘鑫在法律上也并不需要负责任。但又是不同的,宝玉始终心怀愧疚、念念不忘、耿耿于怀让读者为之动容,而刘鑫的冷漠、逃避、自私、明哲保身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可以理解在事发时的逃避,但无法容忍事发后的隐身和“自high”。
故事并没有结束,曹雪芹在此处埋下了“草蛇灰线”。最感人的故事就要呈现。
当贾府众人和读者似乎都忘记了金钏事件。正值贾母要为王熙凤过生日大摆宴席,也是她们姐妹的“海棠诗社”开社。清早宝玉几乎瞒了所有人,去城北的水仙庵,祭悼在一年前的那天死去的金钏。没有排场,没有仪式,井台上,一身素服、一柱清香,落泪,收场。这些都不需要做给任何人看,完全是内心的安顿,是对生命的不忍和多情。曹雪芹在叙事时始终不提宝玉是在祭悼谁,直到最后宝玉回家又试想安慰玉钏时才揭开谜底。作者就是在考验读者,考验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忘记那个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被封建礼教逼死的那个卑微的人。
宝玉并非“凉薄”之人,而“凉薄”之人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江歌事件,同样也在考验我们,我们是否还具备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品质,就如同我们的祖先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