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现在回忆起来好多好多的故事,好像是真真切切的发生过,但那朦胧的气息又让我有些难以分辨了,比如,下雨天,放学了,等雨伞的心情,比如母亲来学校,在窗外的探望,坐在教室里,我的心情,比如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里回荡,老师们学生们,各自的角色。语文老师说“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于是,生活成了我们的素材,落在纸上又成了我们另外的生活。时间越久,存在过的实体越模糊,幻化成云烟一样的回忆,渐渐的便和纸上的艺术诠释融合在了一起,缠缠绵绵。
小学二三年级的我,从刚开始接触看图写话,就特别喜欢写东西,从刚开始的十几字几十字,到一百字左右,再到后来400字作文,600字作文,每一个阶级的提升,对于我来说总是迫不及待的。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写400字的作文,年轻的语文老师便从作文书上选取了几篇优秀作文要求我们背诵下来,印象最深的是《未来的鞋子》,几个片段印在脑海里,依然清晰。老师的要求一布置下去,孩子们便都沸腾起来,积极的背诵起来,看上去很傻很天真。有时候背着背着,我也会产生疑惑,背会了这几篇作文就一定能写好作文了吗?老师的回答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把小孩子的疑惑压下去了,便继续背了起来。除了被动的背诵,更多的时候是对写出这样文章的那些小作者的佩服,在这个过程中便会怀揣着美好的想象渴望着自己的文字哪天也会印在纸上,于人分享,在这种情怀的感召下,读书学习便更多了一些劲头,于是一个童年的小理想就慢慢有了雏形。语文课上便格外认真起来。
小小的我们总是怀揣着五彩的理想,总希望快快长大,一步越到哥哥姐姐们的课堂里,对自己倒是十分有信心。我们欣喜的呼朋唤友把大伙拉出来去看出现在学校院子里的彩虹,快看不到时还要跑出去像拉风筝线一样追着彩虹跑,现在回味起来真有意思,那股执着的劲头也许只有童心自然存在的孩子们才有吧!
直到长大后,走过了小学的懵懂好奇,初高中的应试,读了中文系,接受了高等教育,更多的了解了与艺术和文学有关的东西,尝试过写作,经历了一些事,在接受与反叛中思考关于教育的一些东西,倾向于循循善诱的引导,在生活中汲取素材,锤炼语言,而不是死记硬背,有时候也会对年幼时接受的一些教育模式倒吸一口凉气,也常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陷在歧途里,而是在成长的年岁里,有独立的思想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行动,遇到过许多良师益友,虽然也有困顿迷茫和疑虑,但总有一股力量牵引着走向离理想更近的心灵的住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