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爱玲散文《忘不了的画》,其中这样描述林风眠的一幅画:
比较回味深长的却是一张着色不多的,在中国的一个小城,土墙下站着个黑衣女子,背后跟着鸨妇。因为大部分用的是淡墨,虽没下雨而像是下雨,在寒雨中更觉得人的温暖。女人不时髦,面目也不清楚,但是对于普通男子,单只觉得这女人是有可能性的,对她就有点特殊的感情,像孟丽君对于她从未见过面的未婚夫一样的,仿佛有一种微妙的牵挂。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女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对她无比钟情,仿佛她就是天下的盛筵;有一些女子,荆衣布裙的平淡,像萝卜青菜摆在桌子上。虽说各有所爱,也不缺那举箸的人,但没有盛筵来得华美。即使遇到爱慕的眼光,也是瞬间即逝的清淡。天下女子,为什么就不一样呢?除了长像、学识、修养之外,最主要的是能不能给别人一种感觉。
有的女子天生就能给别人一种感觉,正如张爱玲所言的有可能。不可否认,这种感觉是温馨美妙的。用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来电。有了可能,自然而然,别人就会对你生出一种微妙的牵挂,这种牵挂其实是一种潜在的期盼。随之微妙的牵挂就会愈演愈烈。爱情就这样来了吧。所以聪明的女子动辄给别人一丝有可能的感觉,欲拒还迎,长袖善舞,半摭半掩,就是我们今天熟烂了的一个词——暧昧。她们随便走到哪里,就迷倒一大片,男士如云环绕身边,像一场热闹的舞会。每一位男士都觉得女神亲睐自己,目光流转着有可能的电波。也有那实在太美好的女子,不需要这些手段,一看就让人如醉如痴。但这也是源于着迷的一方生出有可能的错觉。单相思不是抱着绝望,而是抱着有可能。
我不相信这样的爱情,虽然这样烂熟的爱情比比皆是。这样的爱情不那么分对象,也是不牢靠的,只是男子建立在一种自私基础上——有可能。还百里挑一的女子,不能让他们若有所盼,不能有机可乘,他们就知难而退。这样的爱情其实是伪爱情。“跟暧昧靠得越近,就离爱情越远”,不知是谁说的一句话。而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摈弃有可能。不想有无可能,只叩问自己的心灵。爱慕的是女子的灵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愈是不可能,愈是终生爱慕。当然瓜熟蒂落更好。不过,让人不抱一点希望地去爱,普通男子是做不到的。
有可能其实是世间一切的可能。爱情有可能就会追求,友谊有可能就会靠近,事业有可能就会选择。薄凉的人世除了天生的可能——血缘外,只有有可能才会拉近彼此的距离,才会让两个陌生的灵魂流水一样浸染。有可能其实是一条纽带,把你从一个事物拉向另一个事物,从一个风景拉向另一个风景;有可能其实是缘,有可能才会开花结果,才是一切感情的圆满终结,一切事情的皆大欢喜。虽然有的时候有可能只是一层烟雾,撩开这层烟雾,什么也没有可能。
我也自觉不自觉地把握和选择生命中潜伏的有可能,却时常向往没有可能——向往水清无鱼的境界,向往蓝天不着一字的风流,向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绝。哈,我要的是千古一唱啊!
2009年6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