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费是家庭生活中掏空钱包的项目之一,尤其是娃想读州外的学校时。
这笔钱到底在买什么?
一块金碧辉煌的敲门砖,
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一个成长的机会,
还是独立人生的奠基石?
州外和州内的学费相差数倍,这之间的差价又应该如何衡量?
排名前十和前四十的区别?
专业强项?
孩子的心愿?
唯一能说服我的,是别处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里长大的孩子,眼界和思路都刻着这个地方的印记;往外走远一点,看见不同,尊重差异,或许能有更平和的人生体验。
回想我当年这个阶段:成绩差不多,但录取失利,进到第三志愿。没有去上海,没有学医,但是四年读得很轻松,遇到一个好朋友了解到出国这个选择,保研读完后拿到全奖只身来到地球的另一端。
我个人的选择在走出这条路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重大影响。我产生的作用,不过是每一次的好奇和每一天的不甘寂寞。
从我的角度考虑,积累的钱本没有特定的用途。
我对奢侈物毫无兴趣,只购买质量和适用,不委屈自己,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拥有外物上。
死生更是命定,合理的医疗足够。用金钱与医学边界单枪匹马地对抗,在我的认知中,属于虚妄。
既然有,能花就花。当然我也不会把自己的生活全力转向挣钱给孩子买心愿。
唯一的考虑是两个孩子要均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