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这次是看的电子版的,虽然方便携带,但仍觉得少了些许的乐趣,诸如摩擦着凹凸不平的书纸,翻页刹那间独特的墨水味,看到某段话时,不由自主的拿笔圈圈点点,偶尔写两句感同身受的话,算是留下了一丝痕迹。而对着电脑,看着同样方正的字体,却显得冰冷了很多,没看两页,就觉索然无味了,这样一来,看了整整半个月才看完。这本书总计三十五章,主要讲的是儿子和母亲之间情感对话,也给我带了一些反思。
母子之间不仅仅是两代人之间代沟,更是两个国家文化间的碰撞。龙应台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和大多数人一样,生活在农村,十八岁之前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目光所及之处有限,思想方面更是狭隘加上简单。后来机缘之下考入女子大学才得以到县城看到花花世界,而安德烈是中德混血,八月大时就去了瑞士生活,从小接受是开放的教育环境,思维跳跃。长大后很自然的与母亲产生了隔阂。一方面是因为年纪大了,和家人的沟通减少,另一方面,思想的碰撞愈发明显,摩擦在所难免。
中间很多情节我就不过多描述了,大部分是两国间的文化、辈分平等、异性关系、未来发展。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这样的“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呼呼地追过来了,他会因而恐惧,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你真的“平庸”吗?其实要看你让自己站在哪一条跑道上。”就是这句话,你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以及自我定义,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百分之九十的问题。我们都不平庸,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并且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重点在于,生活在生活上人,都在有意无意的做着攀比,追逐。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前面的人走的很快,自己也不由的加快脚步,超过了这个人之后,还没来得及喘息,又看见了前面的人,这个人似乎走的很慢,于是加紧走了两步,追上了,心跳加速,血液翻腾,燥热难耐,一个接一个的超越,丝毫不觉这样有什么不妥,直到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还思索着没有超过的那些人,这样身体虽然停下来了,灵魂又不知飘到哪里去了。结果就是,忘记忙碌的一天后,应该惬意的走在路上,放空自己,寻找舒适的感觉,而不是踏上另一条路,疲倦自己。这个并不是自己的目标啊!
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可以妄自菲薄,又不能狂妄自大,时间长了,迷失在别人的路上,也找不到自己的路了。
我直到现在的这一刻,都觉得很多事情,我凭什么做,因为我听信了别人的话,并且她的这些话深入我心,而我奉为圣旨时刻遵循,导致自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样子。而现在我认清了问题所在,却改变不了,因为到现在为止,做的每一件事前,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凭什么我去,凭什么什么不告诉,我就得去做这件事,而我不够成熟,一头乱撞,没有引导,别人又凭什么引导?
我应该走之前的路,而不是目前这条错误的路。因为别人的这条路,不适合我。
突然想起《女子监狱》里的一句话“一旦你被视为软柿子,你就已经是了”。如果你被视为不靠谱,你就已经是了,而建立信任是件很漫长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