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上涉及,网点规模优化的工作,已经断断续续进行了一个多星期了,但关于怎么执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因为之前也没有过类似的经验,所以只能向上级部门请教或和其他行咨询。
昨天下班前,和领导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讨,结果得出的结论就是按目前想到的方案执行的话会有两个问题:第一,工作量过大,可能不是一个人员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工作量;第二,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因为根据其他行之前做过的类似业务经验,方案执行以后会产生些预想不到的风险。所以这项工作,即使这个方案可以行得通但执行上难度太大,所以昨天讨论完以后,自己给预设了个结果,这个业务估计是实现不了了。
但今天一大早上班以后,经理就告诉我,这个方案还是会执行,让我去落实具体操作细节。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自己的第一反应是排斥,因为和昨天给自己的预设结果完全是相反的,按昨天探讨的情况来分析,这个方案执行难度大,风险又高,就不适合执行,但从经理口中听到要继续执行时,是有些诧异的。本能的反应就是质疑:这样的操作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吗?具体细节都没有人做过怎么去落实?
经理:“具体怎么做这就是你需要弄清楚的工作,我今天必须要得到明确的答复,你不能没开始行动了就预设了结果(类似就是这句话这么个意思)”。被经理一句话点醒了自己。意识到了自己错误的思考方式。从听到这个消息开始,自己大脑里的想法一直都是,这个方案执行不了,却没有想如何去解决现存的问题,理所当然的认为,有难度有风险就可以成为一个借口。
当按照领导的指示,去咨询其他行以后,居然得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较之前我们所想到的方法来说可以让工作进度几乎可以提升三分之二,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优化了。事后,对反思自己在这项工作上的表现有些失望。
没有正确看待问题
面对困难,第一反应不是如何去解决,而是给自己找借口去逃避。一个问题的解决一定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不然那就不能称之为问题了。寻找答案的过程本就是一个收集更多的信息的过程,就是要从各类专业人士、经验人士当中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没有正确理解风险
对于未来的事,都会存在风险,没有什么是万无一失的,有时候风险也未必都是坏事情,是风险也有可能是挑战。而不能因为存在这无可避免的风险就厌恶做出任何行为动作。就像外出总会有风险,比如被车撞,被狗咬,但总不能因为这些没发生的风险就不出门了吧,可即使你不出门就不会有风险了吗?宅在家里也有可能被烫伤。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风险。
没有一个开放的性格
这里的开放性格是指自己没有拥有一个坦然接受结果的心态,可能是担心过程或结果中出现不尽人意的情况,所以就迟迟不愿意面对。但过度担心未来其实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重要的是现在可以做什么事情改变它。很多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既然尽力而为了,我们就应该坦然接受结果。这个过程只要是“尽人事”了,那结果就只能“知天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