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2.30案例:学习动力不足怎么办?

12.30案例:学习动力不足怎么办?

作者: 耿科 | 来源:发表于2019-12-31 00:51 被阅读0次

    12月30日,星期一,目前全校都进入了期末备考阶段,所有的考试科目都进入了复习,学生每天都在面对大量的习题、试卷、背诵等,确实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老师、家长非常着急,孩子们却无所谓,什么原因,怎么办?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希望你能静下心来仔细读完以后,留言讨论。

    一.典型案例

    学生xx在语文复习测试时,在课堂上睡着了,被老师抓住,要求他写检查。下面是他写的检讨:

      小学刚开始时我对学习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学着学着觉得没有意思了,所以我开始对学习不感兴趣。心想我以前掉下那么多,基础没打好怎么学?一段时间后我又想,我不学习干什么呢?我又能干什么?于是又接着学。初一学习各门功课开始还算认真,可不久就被好玩的本性击倒了。到了初二学习物理,觉得物理对我有所用,特别是我对小发明感兴趣(物理书上有关于小发明的内容),开始物理还能考个七八十物理老师也表杨了我,但到后面开始有了一些较繁的算式,我又不想学了. 其实我是会的,但太繁,一不高兴又放弃了。对于副科我开始的设打算认真学,觉得学了又没有用,对未来找工作不起多大作用,中考又不算分,所以我放弃了。我不知(现在开始认真学)能不能赶上, 要是能赶上我一定认真学,要是不能赶上,我也无能为力了,

      老师看到这份检查,十分郁闷,对于这样的学习没有动力甚至已经厌学的学生,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最终仍是这样的结果。老师不知道这样的学生是否能够教好。

    二.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现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严重点的会发展到厌学的地步。说起厌学的学生,也许每个教育者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的形象:

      只要提到学习,学生就会出现烦躁的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要么走神,要么打瞌睡。做作业拖拖拉拉,速度很慢,甚至不写。如果老师批评他,他会收敛一些,在老师眼皮底下装模作样写一点东西。 只要老师离开,他又恢复原样。作业要么交不上来,交上来也是潦潦草草,正确率很低。考试成绩塌糊涂,卷子发下来,面对惨不忍睹的成绩,没有什么表情,根本不会去研究什么错题,把卷子往抽屉里一塞,又出去玩去了。

    现在的学生相对以前的学生来说,生活条件比较好,普遍缺乏刻苦学习的意志力。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在你是否“喜欢学习”的选项中,选择是的小学生只有8.4%,初中生为10.7%,而高中生则仅仅为4.3%,可见厌学其实是学生中曹遍存在的现象。

    长期的学习动力不足乃至厌学,会导致很产生很多问题,诸如逃学、结交社会朋友、迷恋网络甚至青少年暴力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有家庭原因,有学校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也有学生本本人的原因。

    1、社会原因:只有学习才有出路,“学而优则仕”等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因此,读书升学,中考高考变成了大家趋之若鹜的唯一 途径,成为“独木桥”。尽管教育界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但是整个社会环境还是种应试的氛围。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的减负、不以成绩为评价标准,但是对学校的考核仍旧以分数为重。也有学校刚开始不看,但是中高考成绩一 公布,立马见分晓,不得不走回头路。现在的家庭普遍都是重分数, 一个孩子, 对教育又空前重视,教育主管部门屡次想杜绝择校之风,无奈家长根本不买账。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只能开足马力,挖掘切力量和可能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轰炸式训练。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是名目繁多,学生即使能在学校里“逃过一劫”,不用周末去上课,社会上的培训班也是免不了。如此高强度的学习,没完没了,只有张没有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就在所难免。

    (2)家庭原因。现代社会节奏快,家长们都忙着工作赚钱,对子女的教育常常被忽略。孩子身上出现的许多问题根源都在家庭。一些家长对孩子太过宠爱,比如某些隔代教育的孩子,由于老人太过纵容,常常唯我独尊,很难接受别人的教育,对学习也没有兴趣。-些家长则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考90分,他要求考95分:孩子考95分,他要求考100分。邻居的孩子报名学钢琴,他的孩子也要学钢琴, 邻居的孩子报名学奥数,他也给孩子报名学奥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孩子压力太大,一旦不能达到要求,便是斥责和打骂。个别家长甚至将全家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以孩子的学习为炫耀的资本,而根本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这几年多次出现的所谓神童自杀事件,便是这样的高强度家庭教育的结果。

      还有一类情况是,家长对孩子很少关心和照顾。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家庭越来越多。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的孩子,心理和情绪会受到很大影响,导致学习时不能专心致志,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思维缓性,学习跟不上。

    (3)学校原因。现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听说“十一”长假学校放满7天,非常高兴,等到拿到各科老师发下来的卷子,都傻眼了。原来长假7天他们要在家里做80套试巷!平均天要做1套多。每一套试卷都是高考模拟卷,以平均一套试卷2小时算,已经接近24小时了。这样的长假对学生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在一些地方,学校则根本没有长假的概念,学生一周只能有半天的体息,其至有些学校一个月只放半天假。在这样的学校中,教师的任务就是督促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切与考试升学无关的活动全部停止。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教师的教学也失去了创造性,许多教师不动脑筋地把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就十分正常。

    (4)学生原因。一方面,一些学生在早期教育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诸如考试失利、成绩不高、努力也不见效等挫折,再加上父母的训斥、教师的批评、同伴的嘲笑,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对学习也就不再感兴趣,成绩也越来越差,形成怒性循环。另方面,过于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学生的意志力普遍薄弱,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使得许多学生分心,很多孩子沉溺于游戏、网络中不能自拔。这些学生 也明确地跟老师说,我也想努力学习,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本节典型案例中的x x在其检查中,便暴露出如下原因:没有兴趣,基础没打好,贪玩,怕累,任性,嫌麻烦,觉得副科没用处、又不考试,不想学,缺乏信心。许多厌学的孩子都有类似的心理。

    三、专家建议

      当我们自 已不愿意做一件事情时,如果别人用强制的方法让我们做,当我们只会感到痛苦,因为我们缺乏做这件事的动力。那么,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哪里?通常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家长的期望与要求? 第二,家庭环境不佳,读书是唯一的出路;第三, 从 众,随波逐流。第四,喜欢某一个老师,因此喜欢这门学科,第五,为了得 到某种奖赏:第六,兴趣爱好,以至于偏科;第七,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第八, 产生了“高峰体验”,体验到了学习本身的乐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欣赏学生。“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说:“我期望把孩子的人生当做跑道赛场,我们家长就是拉拉队员,永远高喊加油,高呼冲啊,怎么喊都不会错,发自肺腑,不要装模作样。我教育我的女儿,都是用大拇指,她干任何事我的大拇指都是晃来晃去的。”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学习缺乏动力乃至于厌学的学生时,要改变一味批评的教育方式,而要努力寻找孩子的微小进步,对孩子的每一点努 力和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要让孩子意识到,他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取得好成绩,他是有能力学好的,老师和家长对他有信心。

      (2)永远期待。教师的期待常常能转化为种力量。有句话叫做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们可以在许多老师的经历中得到印证。一位新接班的教师在和前任交接时,发生了一个误会。前任教师本来说张三学习十分有潜力,他误以为是李四,于是对李四充满期待,即使李四最初的表现不佳,他也时刻记得前任教师的评语。于是,李四果然慢慢地取得进步,慢慢地向着这门学科的优等生发展。教师的期待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勾勒出他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并且发自内心地以这个标准来要求学生,即使过程出现反复也不改变,最终常常发生奇迹。

      (3)成功体验。 “成功教育”是一种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教育方式。在新的班级形成后,教师对全班进行摸底,发现全班大部分初中新生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水平,于是设计教学方案,放低起点,调慢进度。既然学生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水平,教师就从四年级的内容开始教起,并且告诉学生,一周后测验,测验的内容就是课查进的,一周之后,教师果然进行测验,大部分学生取得了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好成绩。于是,学生的兴趣大增,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对自己也产生了信心。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学习本身给他们带来的体验,如果这种体验是有趣的、有成就感的,那么,即使没有外在的力量,他们也会很有乐趣,并且充满期待地去学习。

    (4)培养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训练和培养。在家庭里,父母亲要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学习时间表,将每天起床、运动、吃饭、学习、游戏的时间安排好,并严格按照时间表去做。一位做教师的父亲曾经这样介绍他的教子经验:“我的家庭教育环境很宽松,从小到大我都对儿子很民主,很尊重他的意见。但是,在他刚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有一个学期的时间,我是十分强硬的。那个时候,我发现儿子学习的习惯很不好,在家里做作业要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还要一边吃零食, 做做停停,跟他好好说还不听。于是,我立下规矩,要求他做作业时要案精会神,一心不能二用,为此还打了他儿次。几个月后,儿子养成了学习时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学习效率提高了,回家作业也能很快完成,他自己也尝到了甜头,学习成绩提高了,在学校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于是,我把儿子的教育重新移交给他的母亲,一直到儿子长大,他的学习再也没有让我操心过。”在学校里,教师也要重视培养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培的进度也是值得的。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低年级,要花大力气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磨刀不误砍柴工”,哪怕为此牺牲一-些学习的进度也是值得的。

    (5)树立榜料。榜样的力量是天无穷的。班级里总有一些好学生,教师要善于树立典型, 这比简单批评要有效得多。学生做作业不规范,教师可以在作业讲评中, 学 生自然就知道重点表扬那些作业规范的同学,并且把他们的作业交给全班学生传阅,学生自然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做,在心理学上,这种做法叫做“正强化”心理学家说,如果可以用正强化,那么尽量不要用惩罚。

    (6)制订目标。没有目标,人往往会迷失方向。在对孩子详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制订目标。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对于目标的完成情况要给予一定的奖惩。一个学 习动力不足的孩子突然在莫个学期发奋学习 从班级后几名一跃而成为期末考试的前五名,教师向家长了解才知道,家长给孩子提出,只要能考到班级前五名、寒假就带孩子到迪尼斯玩。孩子有了目标,产生了强大的动力,最终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目标的制订中,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目标必须得到学生本人的认可,在完成的过程中,也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7) 异质分组。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运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 一种有效的做法是异质分组。例如: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成A、B. C. D. E. F六个等级,然后从每个等级里挑出一个学生编成一个组。这样每一个小组都有来自六个等级的学生,各小组实力比较均衡。教师开展小组间的学科竞赛,每天的作业、 每一次的测验都进行评分、比较,并进行小组排名。由于实力接近,这样的排名一定会充满悬念。小组内的学生一定会互帮互助, 集体荣誉感会使每一个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8)持续激励。教师和家长可以搜集些励志故事,在学生遇到困难、产生懈怠情绪时,及时地给学生讲这些故事。在学生集体学习劲头低落的时候,开一些主题班会或者主题报告会,鼓舞学生的士气。有的时候,也可以换一种方法,看一场励志的演出,看一部励志的电影, 也能收到同样效果。。

    (9)控折教育。 “行走学校”针对许多学习困难学生意志力薄弱、无法持之以恒的缺点,从部队训练战士的做法上得到启发,通过军事训练的方式纠正他们的毛病。长途拉练是其中最重要的种方式,徐向阳有一句名言:“千里路定人生。”有很多孩子通过这样的艰苦训练,磨体了意志,领悟了教官的苦心,产生了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悔过之心,在重新投入学习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学校生活中,有教师通过和学生集体长跑的方式锻炼学生,有教师安排学生的周末远足活动,也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10)专业制胜。因为喜欢一位教师的课,而喜欢上这门学科是常见的事。网上曾经盛传历史教师袁腾飞的课堂教学视频,引起轰动。袁老师的历史知识十分丰富,他在课上嬉笑怒骂,信手拈来,把历史知识讲得妙趣横生。有许多学生本来对历史不感兴趣,但是自从上了他的课之后,竟然在考大学时把历史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这就是专业的力量。教师要努力把自己的课上得精彩,让学生爱听、爱学、充满上课的期待。

    (11)以情感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学生更是如此。许多时候,他们做事情并非凭理智,而是靠感情。有一位教师, 只知一味地批评学生,结果把师生关系搞僵,学生纷纷倒戈。一次月考,该班的平均分竟然低于年级平均分20多分,班主任大惊失色,找学生干部了解情况,学生干部实话实说,我们大家商量好了,故意考得很差,让这个老师“下课"!好的老师通常都能在情感上取得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如果十分和谐,学生考不好、甚至会觉得对不起老师。即使是为了老师,也要好好学习!因此,教师定要善于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当学生对教师有了感激之情时,他们一定会认真学习的。

      小结:分析了这么多,你看懂了吗?不管再好的方法,都需要我们老师针对不同情况,耐心、仔细的逐步实施,我相信一定会改变孩子的厌学现象。

    12.30案例:学习动力不足怎么办? 12.30案例:学习动力不足怎么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2.30案例:学习动力不足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bv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