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被看见;这是最坏的时代,每个人都相信有机会被看见。
从互联网进入我们生活的那一刻,日新月异这个词就变得怎么用都合适。
papi火起来刚知道短视频有趣,咪蒙被封号了才了解10万+的套路。李佳琦、李子柒、薇娅……一个又一个在互联网平台赚的盆满锅满的网生一代搏走了我们的眼球。他们一代一代的更迭仿佛历经10年,而其实,这才不过一两年、两三年。
最近读完叶圣陶老先生一本书,名字叫《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想来谈一谈,我们这些生活在这个时代,渴望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站立、渴望被吹上天的平凡人是多么的天真幼稚。

这是一本写给初中学生学习写作的书,但对今天浩瀚的网络写手同样适用。为什么这本书会带给我触动?这样一本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的老古董书籍,对现在有什么参考价值?
首先,这本书成书当时中国大地军阀混战、侵略者横行,与现在的我们在互联网上发微博、做公号、录抖音一样,什么样的时代下都会有一批人渴望自己的声音被听见、渴望一种没看见感。无论多么平凡、微小,自己的价值得到大众群体的认可,对个人来说都是值得开心的事。如今学习写作的途径多、教写作的老师多,一本经典的书也还有参考的价值。
其次,这本书收录了27篇白话文,包括鲁迅、周树人、胡适等民国大家的作品,同时,涵盖所有主流写作体裁:诗歌、小说、议论文、记叙文、话剧剧本、应用文、游记等等。叶老先生对每一篇都做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但读者看起来并不晦涩难懂。
互联网上流传的21天教你写出10+爆文教我们什么呢?
如何写出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
如何讲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如何拿来现成的素材就用?
所有流行的手段几乎都在教我们研究受众、研究爆文,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
有人教过你以下这些吗?
写作体裁怎么回事?
动笔之前应该斟酌什么?
写什么都差不多可行吗?
怎么品读老舍、沈从文的作品?
喜欢的文章说一个“好”就可以了么?
你对写作的情境做过这样的剖析吗?
“情指情感、情绪、情操等,总之是发生在我们内面的。境就是境界,包括环绕在我们周围的事物。我们内面的情不会凭空发生,须由外面的境给予我们触动,情才会发生。”
以上问题,在这本书里,叶圣陶先生一一回答了。不仅如此,选入的27篇文章的精读分析,把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全部交代清楚。读完此书,吸收了这些理念,写作的本事可能还需要时间积累,但阅读的理解力一定会升上一个新台阶。阅读才是写作的第一步。没有大量阅读基础上的写作都是耍流氓。而阅读,尤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是指引我们研究自己、向内看的途径,只有明白了自己才能推己及人更明白自己的受众,才能与人建立更久远而牢固的关系。
互联网吞噬掉了我们所有的时间,在越来越快的节奏里,我们如何慢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如何先与自己建立良性关系,是比如何快速追上网络红人更重要的事。无论什么时代,人的情感基础、人的灵魂总需要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慢慢滋养,这也是同赚钱、活着、吃饱、穿好、写出10万+爆文一样重要的事。
从这27篇文章的剖析中,我们能感受到那一辈知识分子治学之严谨是我辈应当学习和追随的。看过薇娅的一个采访,每天工作时间从晚上8点到早上8点,回家简单睡一觉有时甚至没有时间睡觉,第二天、第三天,周而复始地继续选品、卖货……
任何一个职业都不只是表面的风光,自由职业、网络上的写作者也不例外,认识到风光背后的巨大牺牲、抱持着老一辈严谨踏实的态度去做事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至于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