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改名后,孙膑忘了自己,只记得有一同窗好友,叫庞涓的人——必须得干掉他。
从魏国逃回来,孙膑让仆人推车,载着自己,去参观司马穰苴纪念馆。对于司马穰苴,孙膑一向佩服,特别是他斩庄贾以徇三军的事迹,每次想到还是激动不已。纪念馆戒备森严,不对一般民众开放。还是田忌找关系,才让孙膑进去一观。
孙膑由仆人背着,将头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从辰时一直走到正午,才逛完园子。转了一圈后,回到门口,孙膑见仆人浑身是汗,将自己的衣服都渗湿了,知道他累了,便让他把自己放在石凳上,休息一会。孙膑看着园子中央的纪念碑,高耸入云,刻了好多字。自左而右,自上而下,通读了一遍,蓦地想起了自己的祖辈孙子,在吴国训练宫女的往事,同样值得铭记。只是孙子纪念馆原本建在吴国,现在连遗迹都找不到了。
回去路上,孙膑坐在车里,一刻不停的研习《孙子兵法》,没几天,就要随军出征了。孙膑很感谢田忌,自从上次赛马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好到情同手足,而且没有他的推荐,孙膑不可能得到齐威王的赏识,也不可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复仇之战。为了回馈田忌的帮助,孙膑拒绝了齐威王的任命,转而举荐田忌为将军,自己只是做军师。
一直服侍孙膑的仆人,在得知消息后,非常不乐意,觉得主子过谦了,明明有能力做将军。孙膑听了他的抱怨,不以为意,只是微笑,说:"你不懂!"
下午,孙膑让仆人备好一壶酒,多做一些菜,说等会有贵客要来。果然薄暮时分,田忌就到了。
"老孙,你说这仗要怎么打?"田忌无暇吃菜,直接开门见山。
"忌兄,你怎么看?"
"我觉得可以直接去赵国,和赵军前后夹击魏军,魏军腹背受敌,定然会溃败!"
"但是我们的军队也要付出惨痛代价,要知道那里都是魏国的精锐。况且赵军是否出力也难说,很可能会坐山观虎斗,那时白白浪费了我军的实力,得不偿失。"
田忌听了,点头称是,给孙膑斟酒,期待他的高论。
"我觉得可以直奔魏国首都大梁。此刻那里正空虚,防备不足,见我们大军压阵,魏惠王定会让远在赵国的军队回援,这样也就解了赵国之围,而我们佯攻一会,就可以全身而退。"
事情果不出孙膑所料,这招围魏救赵确实有了奇效。只是田忌还是卖了力气,没有全听孙膑的意见,杀了不少大梁的人,自己人也有伤亡。不过齐威王还是很高兴,重赏了田忌和孙膑。
孙膑让仆人送前来贺喜的田忌出门之后,继续挑灯看书,这时仆人走了进来,本以为主人很高兴,发觉孙膑只是阴沉沉的坐在桌前,一句话也没说。只有孙膑自己知道,他还在等,等一个绝佳的机会。
时间一晃,已是十三年过去。没有永恒的敌人,魏国和赵国居然联合起来,同去攻打韩国。韩国派人求救,田忌决定故技重施。不想这次魏军反应很快,庞涓立即率兵救援,在齐军之后穷追不舍,准备一雪前耻。
田忌并不惧,决定以逸待劳,等魏军前来,决一死战。但孙膑以为不可,因为魏军向来彪悍,只能智取。
"可以因势利导,既然魏军勇猛,我们可以示之以弱,每隔一段距离,就减少一些锅灶。"
"这样庞涓就会轻敌,以为我们逃兵很多,然后,我们再设伏,出其不意!"田忌抢答道。
庞涓向来自负,果然落入孙膑彀中,到达马陵时,兵败自杀而亡。
大胜而归后,齐国上下皆喜气洋洋,唯独孙膑恍惚了一会,他一直在想庞涓临死所喊的:"没想到,让你这样的小子成名了!"还想起未下山前 ,作为同窗好友,庞涓一直很照顾自己,师傅惩罚他们,庞涓都会主动揽责。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田忌照例来贺喜,他已经升官了,权势更大了。孙膑大仇得报,也不在掩饰自己的喜悦。
过了一年,满城都在流传,说那天在马陵,孙膑砍去了一棵大树皮,在树身上写了字,是:"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孙膑听仆人说了,一笑之后,又觉得事有蹊跷,因为这是没有的事,却有根源。而这流言,显然是田忌的手笔,只有他才知道这段往事。
早先在山上时,有次庞涓和孙膑发生了口角,原因是庞涓觉得老师偏心,对孙膑更好,从无疾言厉色。孙膑解释说,不可能,老师一向公正,授课都是在一起,没有单独给我开小灶。庞涓并不买账,决定戏弄一下孙膑。于是在宿舍门前,堆了一块土,在上面插了块木板,写着"孙膑之墓"。孙膑看见后,自然和庞涓打闹起来。只是那是童年往事,谁也不作数了。
孙膑打发仆人出去,一个人坐在地上,思前想后,决定辞职,回乡著书。临别前,孙膑找到田忌,鞠了一躬,坦言不想再领兵打仗了,只想回家教书育人,写自己的兵法。田忌想要挽留,但显然没用,已经太迟了。
注:读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和《孙子吴起列传》,觉得有些不解,故以孙膑为主,敷衍出一段故事来。与史实不合,玩笑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