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是我在15年在北京第一次了解,当时自己并没有参加报名,是看到有人在晒朋友圈,一种由然心动的感觉。我记得当时我也在朋友圈发了照片,并附言:2016北马等我。如今已快到2020年,期间我只是遥远的站在对面看着一场场马拉松在城市间蔓延,从没主动过靠近他走过去,内心的各种猜测和臆想如白驹过隙般一划而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34594/ae2899852163483f.jpg)
拒绝内心戏的彷徨不前,敢比会更重要,这次的光谷半程马拉松毫不犹豫参加报名。在跑的过程中,我对自我的整个状态还是比较满意的。
1、在热身时,学到了好几个从没见过的运动动作,在后来的跑步中却是有很大帮助,要知道我之前从没有做过热身运动,顶多也就是压压腿;
2、运用336呼吸法,助力跑完全场。跑马拉松不单单需要好的体力,也需要运用好你的肺活量。
3、一个人跑的快,一群人跑的远,这应该是爱跑者对马拉松喜爱的最有力的诠释。我自己而言,每次跑步能跑个5公里就需要停下来走走,平复一下呼吸。一群人一起跑,就有了目标有了不服输的心态,同时也有助威鼓舞的声音(总会有些跑者一边跑一边喊加油,以此来调整呼吸和自我勉励),互相扶持。以至于我一口气跑了10多公里,没有觉得累也没有觉得身体有任何的不适。
4、最后的300米冲刺有种兴奋刺激感,连超5个人,是对此刻身体检验的检验和不服输的表现。
当然,在整个跑的过程中也有些不是很满意的地方,如:
1、衣服和鞋子不是很合适,虽说不是临时购买,但短跑和马拉松还是有明显。衣服有点大不贴身没有紧凑感,出汗了会粘在皮肤上,很不舒服。右脚的鞋子也有点不合脚,在脚刚落地准备抬起时,鞋子有点嗝脚,影响了脚步的弹力起跑。
2、面临上下坡时,上坡面的呼吸稍微有点喘,脚抬起的高度不够,有种拖拉感。下坡时,脚的落地方法不正确,落得有点重力度没掌握好。
3、不从能量时,喝了一小口的矿泉水,当时除了有点凉,并没有其它的不适感。跑了不到1公里,肚子明显感到不适应。
4、没有测试心率,是这次比较大的遗憾吧。
完赛后身体观察:
1、酸痛感延续了三天左右,从小腿、膝盖、大腿。
2、身体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除了当天中午的食欲感不怎么强烈。
3、按照这次的状态来讲,完全有能力和状态来个全马,当然最好的时间能控制在4—4.5小时左右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